还政于朝之归魏

首页 >> 都市小说 >> 还政于朝之归魏(章节目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iuu123.com/293404/

第九十四章 百家再争鸣(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当皇帝.曹丕在朝廷中枢为自己的帝国,找寻和培养继世之臣的时候,帝国内部其余的一十三州,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遥远的北方草原和西域之地就不用说了,此时正在如火如荼的,为两大都护府的设立而辛劳呢。三年过去了,这两大都护府也多多少少已经看见成效了。

北庭都护府所在地,瀚海双城的筑造,如今在朝廷政策的鼓励下,帝国北部各州的全力支持下,以及草原大漠当地各族胡人的帮助下,最多再有个一年半载便可以完工了。原先董昭在设计这两座大城的时候,计划是六年完工的,如今看来工期恐怕会提前不少哦。

西域都护府就更好说了,本来就有着一定的基础,如今也不过是重新建立复通了。无非就是重新与西域各国建立起联系,跟他们通商,然后再让他们入朝进贡即可。只不过西域之地国土辽阔,而且又多是大漠,这些事情做起来就要耗时的多了。好在此次西进,帮助西域都护.邓艾一块儿做这事情的人也不少。

自建安三十五年,天下四海归一以来,已经十年的光景了。虽说在这几年里,帝国中也曾出现过那么几场不安分的叛乱,但大多都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总体上帝国的国运是一直向上爬升的。

无论是前朝的汉献帝.刘协时期,还是现如今的大魏世祖文皇帝.曹丕时期,朝廷总体上都在秉持着与百姓休养生息的大方针,天下初定,百姓盼望安定已久,自然不适合再大动干戈了。

因此帝国境内,这几次以庲降都督.王平、辽东太守.公孙渊为首的叛乱,虽然刚开始都是声势浩大无比,可没过多久都是落了一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便是这个道理。

而本朝皇帝.曹丕,在继位之后更是加大了与民修养生息的力度。建安年间的开荒、军屯、精兵、减税、薄徭役等政令,一律不改,甚至力度还更加大了几分。除此之外,皇帝下令鼓励百工生产,鼓励百姓多生子孙,并对这些有很大政策上的优惠。

同时,朝廷在黄初元年,便下了兴学的诏令,这几年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面努力和发展。一方面,确实是为了给朝廷选拔人才的。可另一方面,更多的是为了教化百姓,让他们懂的圣人的道理,这对于双方则是一个双赢。

再后来,各州郡的国学馆和私立书院在帝国境内,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皇帝的兄弟,江陵王.曹植为了朝廷的这方政令,又是改良蔡侯纸,又是研制书籍印刷之术的,更深层次的推广了兴学程度。

也是在那个时候,太中大夫.韩暨[ji].韩公至还在世,为了缓解兴学所带来的的文房四宝紧缺的市场压力。他与江陵王.曹植一起向朝廷联名上书,请求放开对商人自古以来的重税围困,鼓励

(本章未完,请翻页)

商人加入造纸坊的市场。

在这个年代,商人向来被所有的人贱,即便是社会最底层的贩夫走卒,对他们也很是不屑。因此,商人虽然有钱,但是在儒家思想盛行的这个年代,他们的社会地位反而是最低的,也是最被别人所看不起的。

也因为此事,韩暨和曹植甚至被朝中的某些个大臣们,冠上了“重伤抑农”的标签。要不是曹植贵为诸侯王,恐怕那群大臣们,就会像世坊之间的百姓那样,说出“颠覆国本”这一类更难听的话来了。再后来,朝中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很是争吵了一番,当然朝中的大部分朝臣都是各名门望族出身的,自幼读的便是《大学》、《中庸》、《论语》之类的儒家圣贤之书,对韩暨和曹植这一种的有教无类,甚至有些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想法,肯定是不同意的。

要不是最后曹植的兄长皇帝,以及丞相.钟繇二人,在一番思索之后,坚定的站在他了这一边,他的这个引导鼓励商人入市的论策,能不能推行成功还是个未知数呢。

如今,距离朝廷下令兴学已经过去了五个年头,距离江陵王.曹植改良成功蔡侯纸已经过去了两个年头,甚至距离雕版、胶泥活字印刷之术的成功,也已经快要一年了。而各州兴学的进程不尽相同,但是都各有特色。

荆、扬二州,以及司隶、兖、豫、冀等中原各州,作为曹植一有发明便可第一时间享受到的州郡,以及自天下归一以来,几乎再也没有受到过战乱侵袭的地方,兴学方面之上,也是发展的最好的。

尤其是司隶、冀州、兖州、豫州这四州,一来本身就位于中原腹地,气候、人口等上面也是帝国中最好的州郡。另外,自秦汉以来,帝国的各大名门望族,便大多分布于这些个州郡。

本朝太祖武皇帝.曹操更是起兵于兖州.陈留郡,因此朝中有很大一部分的重臣,都是来自于周边的河内、颍川等郡。就好比汉高祖刘邦出身于沛县,而诸如萧何、樊哙、卢绾[wan]等这些他的同乡,便组成了大汉开国的朝廷班子。同时,一个家族之中但凡出现一个,位列三公九卿甚至州刺史、郡太守的人物,这个家族在十数年内,便会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名门大族,更何况这些个开国元勋了。

因此,在荆、扬二州朝廷和府衙的国立校馆,更加的强盛一些,而在中原和北方的各州郡里,却是国立校馆和氏族们的私人书院并世而存的局面。在极个别的地方,甚至那些个氏族们的私立书院,反而比当地的国立校馆更强盛一些,就比如那博

喜欢还政于朝之归魏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状态提示:第九十四章 百家再争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返回顶部
站内强推 天启风云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鉴宝大师 传承基地 欢想世界 巨星从创造营开始 永恒圣王 乡村小傻子 重生初中校园:超级女学生 仙路争锋
经典收藏 雪鹰领主 大主宰 天火大道 巫神纪 全能游戏设计师 天域苍穹 星星之火,可以撩你 斗罗之我是素云涛 斗罗之无敌宗主 明末传奇之钢铁脊梁
最近更新 梦界创生 快穿之永世相随 君少心头宝,夫人哪里跑 蓝色风雨恋 北里志 剑绝九天 桃花源 都市狂少 长纤劫 女配一路碾压
还政于朝之归魏 楼顶 - 还政于朝之归魏 全文阅读 - 还政于朝之归魏 txt下载 - 还政于朝之归魏 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小说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