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0一代,我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也爱这么说自己。是为反叛找借口么?
或许,本来就该如此。(痛苦并信仰着)
你说我也是没谁能比得上的人,虽然我想起过去的事在今天来看总是觉得太遥远了,但是还是总是要想起的。就如我个人这么觉得,我和电台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不尽相似的,每每想想这段话来“篇篇情,篇篇都是情。”我就特别有感悟来着!
对,她做的节目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主题,都代表的了自己的感情,我也不是吗,我的每一章,也不同样是代表了自己的每天的感情来着,所以我个人觉得我还是挺认真的在写自己的东西吧?
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理念,要做出,要写出自己的篇章来吧!只可惜她做到了,她成功了,她让人记住了,我没有做到而已,如果我年轻的时候勤奋一点的话,也许我会有另一个结果吧,现在说这些有些晚了,哈哈!
“如果可以让我回到初中时的年纪,让我付什么代价我都愿意。”
我向所有问起我大学生活的人重复这一说法,我的说法从来没有改变过,正如我在进入初中时说“如果可以让我回到小学的年纪,让我付什么代价我都愿意。”废话,这话到今天我都还天天挂在嘴边啊,不过一点用也没有。
并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只是惋惜一种东西的丢失,它不是突然之间蒸发不见,而是在从指尖慢慢流淌消逝。它的名字,也许叫做纯真。
然而所有人依然认为我们是纯真的一代。尽管他们有时也惊讶于我们的成熟,但是读者只能认识也只能接受我们纯真的基调。
父母是最疼爱孩子的。有女生对我说:他们从来不会知道我几岁和男孩拉的小手。有哥们对我说:他们从来不会知道全国名校的寝室一天消耗几包烟。在他们的眼里,我们都是乖宝宝。
我说这还好办,他们可以不了解我们爱吃什么爱穿什么和谁恋爱甚至有没有恋爱,难办的是他们不知道我们在想什么,不知道我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不知道我们学过什么受过什么熏陶,不知道现在多少孩子在说“爸爸妈妈你真好”的背后隐藏着冷笑。
父母是最疼爱孩子的,所有年纪比我们长的人都借用他们的目光看我们,于是一起相亲相爱,或者说盲目相亲相爱。这还好办,难办的是他们以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从来没有溺爱过我们。
这全要怪我们自己,我们就是乖啊,我们就是太纯真了,哈哈。
我们总习惯于假扮纯真的样子,我们不会把自己第一次“如果可以让我回到初中时的年纪,让我付什么代价我都愿意。”之类的话挂在嘴边。
并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只是惋惜一种东西的丢失,它不是突然之间蒸发不见,而是在从指尖慢慢流淌消逝。它的名字,也许叫做纯真年代。
然而所有人依然认为我们是纯真的一代。这和我们扮不扮纯真没有一点关系,因为他们看到的是我们这代人的本质,就是纯真啊,毕竟我们的内心还是纯真的。
遗憾的是我们出生在八十年代,成长在九十年代,诗人灭绝的年代,没办法我们自己就是诗人,像上帝指使这样的诗人就是从这个年代出来的。
市场开放的年代,市场经济的年代,麦当劳麦卡锡杜拉斯卡丁车卡夫卡一拥而上向我们扑来的年代。不要以为孩子足不出户就不足为虑,电视机互联网远比你每天几分钟谈话的影响大,互联网发哪儿速度谁又能预料得到呢?
如果在这种环境下你依然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张纯真的白纸……我只好钦佩你的教育了,你是成功的,我父母是成功的,如果说你们的父母不成功的话,不关我父母的事,所以不要和扯,我只能告诉你的是,我父母是成功的,我爱我的父母。
真所谓无知者无畏,也所谓纯真者也无畏也。
在天朝,从来没有一代人比我们受过更好的教育,也从来没有一代人像我们这样方便地接受各种信息,更从来没有一代人像我们这样“衣食足”,而后有足够的时间与心情去思索问题。
但是,从来没有一代人像我们这样被人不容分说地钉死在乖孩子的位置上,像我们这样被强迫扮演着纯真的角色,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啊。
别否认,市场上作文书卖得好就是明证。大人们只喜欢看自己孩子写出能得奖或者能考高分的作文,写出《物理班》或者《赤兔之死》。书商们只喜欢“只有孩子写得出的东西”,喜欢“少女日记”、“校园故事”。
我们可敬的作家们呢?他们喜欢看到我们写出什么?天知道。也许透出一点才气可供他们表扬以显示他们的宽大胸怀,结构足够混乱思想又足够单薄不至于威胁到“他们的领域”的东西,应该挺合他们的口味吧?
为什么呢?如果说作家们的口味还可以用一点点大众来解释,那么大众的口味如何解释呢?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那么迫不及待地要看到“纯真”?甚至还要硬拉人来扮演“纯真”?他们能拉着谁,就是自己的孩子吧,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足够纯真,这没有错的。
答案和简单。这个时代已经不适宜纯真存活了,但必须有纯真这种东西,就是这样。
在满是山珍海味的过度,人人都渴望一盘青菜豆腐;在一片漆黑的屋子,人人都渴望一盏明灯。在没有纯真的年代里,自己身上已
喜欢上帝指使自传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