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次平叛大军的大帅是隆科多之后,黄义德心中着实松了一口气。他这次做的事情其实已经冒了巨大的风险,但也是无奈之举。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快,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他是穿越者,自然知道四爷胤?最后会当上皇帝。雍正皇帝虽然只当了十四年的皇帝,名声既比不过他的老子康熙,也比不过他的儿子乾隆。但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纳粮,一体当差”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对于老百姓而言,雍正无疑是一位好皇帝。无论是“火耗归公”、“摊丁入亩”,还是“官绅纳粮,一体当差”,这些措施的执行无疑大幅度减轻了老百姓身上的负担。
什么是火耗?清初沿袭明制,各地征收钱粮,加收“火耗”(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耗羡)。实行中,官员任意加派,一两可加至数钱。因不在上交正额之内,官员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公行的陋习。康熙帝曾说,清官也取火耗。康熙末年,各地官员以火耗为名,肆意横征中饱,已无法限止。雍正帝清理钱粮时,山西巡抚诺眠与布政使高成龄在雍正二年奏请将该省各地加派的火耗,提解布政使司库,以二十万两补完该省亏空,除公用外,分发给地方官员,称为“养廉”。雍正帝指出,历来火耗皆州县征收而加派横征,侵蚀国帑不下数百万。原因是各州县征收火耗分送上司,种种馈送,名目繁多,州县肆意贪污,上司曲为容隐,这是从来的积弊,应当消除。他采纳山西官员的建策,说“与其州县存火耗以养上司,何如上司拨火耗以养州县。”
州县养上司是公开的非法贿赂。上司拨州县便成为合法的“养廉”,即官俸的补贴。山西实行后,各省相继仿效,以火耗补完亏空的钱粮,并分拨州县养廉。一七二七年,又命各省督抚,就该省情形酌议具奏,着为定额。这一改革形成制度,称为“养廉”,又称“耗羡归公”,即由上级官府依定额发给官员。以后火耗一分为三:一份给地方官养廉,一份弥补地方亏空,一份留地方公用。这样,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廉政。
而摊丁入亩,这其实是一条鞭法的延续和发展,实行也比较彻底。它最终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人丁地亩的双重征税标准,使赋役一元化。自改革后,原来独立的丁税已不存在,丁随地起,田多丁税多,田少丁税少,无田无丁税,从而调整了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消除了“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的状况。据记载,我国自西汉至清初,每次人口统计数字最多时在五六千万之间,这显然是人口不实的缘故。地丁合一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94年)为一亿七千万,嘉庆十七年(1812年),为三亿六千万,这显然与实行地丁合一之后,人丁负担从法律意义上说取消了是有密切联系的。另外,摊丁入亩的推广导致与古代赋役制度相联系的人丁编审制度失去意义,农民不再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流动,佣工、经商、从事手工业等,这显然对商品经济的活跃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摊丁入亩在康熙皇帝时已经在慢慢试行,到了雍正皇帝时期有所扩大,直到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当政之后才推广到了全国。
至于“官绅纳粮,一体当差”,这还要从历史上说起。我们古代的各个封建王朝收税,一般只到老百姓家里收取,官绅那是排除在外的。老百姓还要当差,即服兵役和徭役,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不必当差不交税。“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可用银两兑买。但由于触及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但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必须暂时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许多人总结明朝灭亡的许多原因,其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坏在这一点上。朱元璋别看杀起人来成千上万,搞的胡惟庸案,一直杀了十四年,总共杀了30000多人。搞一个蓝玉案,又延续十年之久,最终有15000多人被杀。对于贪官污吏,那更是一个狠啊!剥皮充草还是小意思,有的是酷刑在后面等着他们。所以朱元璋时期当官其实是一个苦差事!但对于老百姓还是不错的。而且为了安抚地主士绅阶层,他设立了一系列的减免好处。考上一个秀才就已经有补贴,可以拿银子和禄米了,还能减免一定的田赋,同时不用再服劳役。到了举人,进士这一级,那就更了不得了!当官之后可以免征税赋,结果造成大批的老百姓投靠到这些人的门下。宁愿给他们交一点银子,也不愿意给朝廷交税。这直接导致明朝后期的税赋越来越少,最终因为财政困难而不得不加税。而这些加出来的税收这些人肯定是不用交的,最后导致老百姓承受不住了,所以明末农民起义迎来了一个高峰。先后有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建立政权,李自成更是灭掉明朝。要不是在处理吴三桂的事情上处置不当,说不定以后就没有清朝什么事情了!
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历朝历代就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许多有作为的皇帝早就已经发现了这些弊端。但
喜欢重生康乾做帝师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