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蛮族之间的战争,从二月底的接触战,到三月初的大爆发,几乎没有任何的拖延,因为双方原本也就已经做足了准备,不管是锐气的比拼,还是物资的积累,至于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等,更是早就经过了不知多少次的推演。
南方的反攻,是全方位的,而蛮军终究还是受到了占领时间太短、后方不稳的影响,虽然也组建了不少天孝军,但是天孝军的士气,不管是与南方实行先军政策的华夏军,还是与顺利改革军制后的新军(蛮军),全都无法相提并论,更多的时候,只是用来送人头。
虽然天孝军本身的实力实在是不值一提,但在协助新朝管理百姓、镇压反抗的过程中,却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正因此,以宁江在临安重新组建的神武右军、吞鹏军为首的各路人马,首先重点打击的就是天孝军,这也迫使蛮军不得不开始收缩防线,长河北岸的武州和秦州,最先落入了华夏军手中。
虽然在长河北岸,很快的就站稳了脚跟,但是在往前推进的过程中,依旧是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虽然运用上了火炮,但是缺少优良的战马,依旧是华夏一方最大的难题。南方江多湖多,水战的作用极大,然则要想收复中原,骑兵终究还是难以缺少的要素。
而为了避开己方火器不如南方的弱点,神册宗倍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以机动性更强的野战为主的战略,并不局限于一城一池的防守。
新朝以精锐骑兵来去如风的战术,对于南方的华夏军来说,的确是最为头疼的事,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华夏一方因为火炮的使用,所形成的阵地战、攻城战的优势,一些华夏军往往还在路上,就受到了出其不意的攻击,损失惨重,一些运输中的火炮,也因此而落入了突然杀来的蛮军手中。
临安一方,对此所采取的策略,就是进一步实行先军政策,同时对前线的将领,在定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后,就大量放权。在大的战略上进行统筹,前方将领的具体战术,基本上不进行过问,只在事后加以研究。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这样的话由身为丞相的他,在朝堂上亲口说出,因此也成为了前线许多将领随时可以举起的“令箭”。人数,原本就是华夏一方的优势,只是以往,对于真正有才能的人掣肘太多,纵是名将也难以施展拳脚。
以尊华抗蛮为大旗,全民抗蛮,靠着人数上的优势压向蛮军,再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对取得优异成果的将领、官员进行提拔,对其进行重点支援和补充,这样的手段,的确是超出了新朝高层的预计。
在前期拉锯战的大量伤亡中,一些优秀的将领,也随之脱颖而出。虽然,在朝廷上,也有文官对此做法强烈质疑,这样下去,最后就算是平了蛮夷,日后也难免陷入群雄割据、一些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到那时,则蛮夷之祸虽止,诸侯割据难平。对此,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宁江的回答是……管它呢!
这副“我只管到扫平蛮夷,那之后的洪水滔天关我屁事”的态度,的确是亮瞎了许多人的眼。
然而绝大多数的人,实际上是看不到……或者说并不在乎那般“遥远”的未来的,他们看到的是可以让他们大展拳脚的舞台,心系天下的英雄、野心勃勃的野心者,但凡觉得自己有本事的,都希望能够借着这个机会,或是一展生平所学,或是捞取更大好处,也正因此,大量的人投身于这划时代的浪潮之中。
虽然给以了前方将领相当大的权利,但因为,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控制着后方支援的众多物资,以及整个朝廷的运转,在大的战略方向上,宁江依旧是牢牢地把控着。
优秀者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兵力的补充,在各个将领对自己的人马拥有着相当大的控制权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军功爵制了。这种群狼战术,如果从长远来看,的确是容易留下后患,但是这个时候,却是让兵强马壮的蛮军、总体人数不足的弱点进一步放大。
***
“……宁江这厮,到底想要什么?”
昊京皇城,各地的战报如同雪片一般飞来,神册宗倍紧紧的皱着眉头:“他这是疯了不成?”
虎帝猛查刺看着沙盘,沉吟不语,过了好一阵,方才抬起头来,整个形势错综复杂,到这一步,连他也难以看得明白:“从华夏的史书来看,宁江的这种做法,倒是有些像当年汉王刘邦对付楚霸王的手段。当年的楚霸王,不管是个人实力还是兵法,俱都了得,战无不胜,为了消灭楚霸王,汉王就是采用了这种向诸侯许下大量好处,对自己有力的手下如韩信等大肆放权的手段,韩信本只是一个不受重视的治栗内史,汉王听从萧何意见,筑坛拜将后,直接委韩信以重权重兵,彭越叛楚投汉后,汉王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兵力分出部分归他统率,故此引得群雄效力。楚霸王彭城之战,以三万精兵,大破汉王与诸侯军六十三万人,汉王身边只剩得数十人逃脱,楚霸王自以为胜券在握,谁知后面,他虽不断取得胜利,身边人反而越来越少,汉王一方则是越战越多,以楚霸王之强,终究也敌不过天下英雄的十面埋伏。”
“看着相似,其实不然。”神册宗倍叹气,“当时的汉王,自身其实也只是诸侯之一,向其他诸侯许下大量好处,更多的是空口画出的大饼,他要不能取得天下,天下不是他的,这些大饼自然作废,他要取
喜欢儒道之天下霸主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