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力降十会。当绝对力量足以压倒对手的时候,就不需要拐弯抹角,搞些偷偷摸摸的小手段了,所以强者的信条永远是这六个字:“简单、直接、有效”!
智瑶是强者,也是这个信条的重视信徒,所以当他垂涎韩、赵、魏三家的土地时,直截了当地伸出手来,笑嘻嘻地跟人家说:“拿来!”
第一个遭到智瑶勒索的是韩氏,当时韩氏的家主是韩康子。史书关于韩康子的记述少之又少,所以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办法清晰地描绘出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相对于以硬碰硬的赵无恤,韩康子是个易于屈服的“贵柔”之人。
来自智瑶的最后通牒就摆在桌子上,韩康子对此一筹莫展,不住叹息。把地交出去吧,自己舍不得。谁能保证这是智瑶的最后一次索要?可是如果断然拒绝,说不定这头老虎马上就要把自己吞掉,真是进退维谷,愁煞人也!
韩康子手下有个叫段规的谋士这时站出来为他分忧,段规对韩康子言道:“以实力论,我们万万不是智氏的对手,而以智瑶的贪暴性格,若不答应他的无理要求,恐怕会立即加兵于我韩氏,而剩下两家见有机可图,很可能趁乱出兵,瓜分我韩氏的土地。如此一来我们腹背受敌,后果堪忧,所以不妨先应允智瑶的要求。照我看智瑶不会就此止步的,他肯定会接着向魏、赵两家索要土地,我们不妨因势利导、静观其变。”
韩康子听段规说得有理,于是“痛快”地将土地割给了智瑶。
正如段规所言,获得土地的智瑶并不满足。所谓食髓知味,一次成功足以诱发第二次尝试,更何况这“尝试”原本就在智瑶的计划之中呢!于是智瑶肥腻的大手又伸到了魏氏家主魏桓子的面前。魏桓子和家臣任章又重复了韩康子和段规的“演算”,于是也“有荣与焉”地献出土地。
而当智瑶的手摊在无恤的面前,无恤给韩康子和魏桓子上了一课: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妥协和屈服,更有奋发和抗争!
“想要我‘皋狼’之地,真是无耻极矣!凭什么?我偏偏不叫你如愿!”无恤心里火冒三丈,脸上仍是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
被无恤拒绝后,智瑶只有立刻发兵,将赵氏击垮打服,否则他前面向韩、魏两家索要的土地一下子就变得可疑起来。如果只是口头吓唬吓唬,人家为什么要拿出土地呢?韩康子、魏桓子并不是傻瓜,他们也会问一句:“凭什么!”
无恤对这一切早有预料,也摆开了死战到底的架势。不过让他大跌眼镜的是,在他与智瑶的斗争中,韩康子、魏桓子这两个被智瑶欺负的“受害者”竟然再次站到了智瑶的一边!其实,韩康子、魏桓子虽然愚蠢,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逻辑。在智、赵两家的大对决中,他们显然更加看好实力绝对占优的智氏。所以这才与智瑶达成协议,组成三家联军,希望能够在灭掉赵氏后三分其地,壮大自己。
韩、魏两家的如意算盘打得响吗?
面对三家联军的滔天气焰,勇敢果决的赵无恤亦只有暂且退避。他能退到哪儿呢?无恤想起了父亲赵鞅临死前的嘱托:若有事可退守晋阳!
赵鞅之所以如此看重晋阳,是有道理的。
董安于是赵氏的家臣,最得赵鞅倚重。晋阳向来是赵氏一族的根本,赵鞅当然不敢疏忽,所以当他挑选修筑晋阳城的工程负责人的时候,就选中了董安于。董安于的先祖就是大名鼎鼎的“古之良史”董狐。
董安于主持修筑的晋阳城十分特别,他在修筑晋阳宫城时,都是用炼化金属铜来作为宫殿的支柱,而宫殿里主体部分,都是砍伐山上的荆木搭建而成。这在当时确乎是一个创举,因为这样建城,花费的成本太高,且容易遭受“奢侈”的讥讽和批评。人们会说,宫殿是用来住人的,你为之耗费如此物力财力,有必要吗?
不过,董安于如此作为却并非多此一举。首先,若赵氏后人退守晋阳城,又遭敌军围城,那么矢尽弹绝的时候,赵家军就可以拆除铜柱,炼化之而铸造箭头。而宫殿主体的荆木因为非常的坚实,“虽劲竹不能过也”,所以又是制作箭杆的好材料。
可是,董安于却没能看着它一手规划的晋阳城修筑完毕。他的智谋实在太过厉害,屡屡为赵鞅出谋划策,助赵氏摆脱危难,所以被有心吞并三家、独霸晋国的智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智瑶屡次向赵鞅施压,要他处决董安于,不过都被赵鞅给顶了回去。直到赵午违背赵鞅的命令,赵鞅在董安于的建议下将其诛杀,引发了范氏、中行氏之乱,这才给智瑶抓住机会。智瑶将董安于定为始乱祸首,而这时经过经年战争,赵氏已经元气大伤,赵鞅再也顶不住来自智瑶的压力,但董安于与他感情深厚,且为他赵家立下汗马功劳,要他杀死董安于,他是无论如何也下不去手的,于是左右为难、日夜忧虑。
这时,董安于再次挽救了赵家,他的方式就是牺牲自己的性命。传说他临死慨言道:“唯有我死,赵氏才可以获得安宁,晋国才可以获得安宁,我死得太晚了!”其忠勇刚烈真叫人感叹。
董安于虽死,晋阳城却要修下去。在撒手尘寰之前,他向赵鞅推荐了下属尹铎。赵鞅十分信任董安于,于是任命尹铎为晋阳城主管。尹铎并非是一个因循之人,而是有着强烈的全局观。他问赵鞅:“晋阳最终要建成什么样子
喜欢历代王朝更迭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