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国务院总理在**工作报告中一再强调机关改革是深化改革的一种必然,还说:改革要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
公元1997年年底1998年年初,国务院机关由原来的五千多名机关干部减到现在的三千多人。紧接着,国家各部委也相应做出了改革的举动,有的司局撤销,有的处室合并。原来的机关工作人员便下岗分流了。
国家机关改革是机关改革的前奏,接下来就该轮到各省市机关了。一时间有关机关的种种传闻就像三月的风刮到哪里便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
在机关的改革还没有到来之前,各种说法像流云一样笼在机关的上空。信息处也是一片风雨飘摇。有关信息处的传闻是最多的,因为信息处本来就是改革的产物,是机关几年前才成立的。也许当初成立之时对信息估计过高,没想到的是,信息处成立之后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一台上网的电脑,还有一些报刊,便成了信息处的全部。其实这几年来,不少处室也都上网了,信息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于是,信息处便成了机关的一种摆设。在机关精简的关头,人们没有理由不议论信息处,其实信息处成立之初就已经成了人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原因是,那时许多人都想到信息处里来,事情是明摆着的,信息处将是机关最清静的地方。也就是说,谁能到信息处来,谁就会有享不完的福。那时没能到信息处的人,直到现在仍耿耿于怀。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时的信息处成了人们的众矢之的,人们都巴不得机关的改革首先从信息处开始。也就是说,要是信息处消失了将是大快人心的一件好事,实事求是地讲,信息处真的是可有可无。信息处的人们比别人更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
就在这时,远在异国他乡的黄姗给信息处的党小组寄来了她的思想汇报。在这之前,她一直和宇泓通着消息,因特网成了她们联系的纽带。黄姗源源不断地把在英国的见闻通过因特网发回信息处,在因特网上她把英国描绘成人间天堂,她说:那里的风景美如画,那里的人民生活好得不得了。然后一次次感叹不已。
宇泓每次读着黄姗的信,都眼馋得不行,她恨不能从因特网上钻到万里之外的英国去,到那里开一开眼。当然那只是她的梦想,她于是只能一遍遍地感叹:呀,小黄真幸福,真好,我要是小黄就好了。然后她便把机关那些雷打不动一如既往的那些事,毫无新意地告诉黄姗,当然机关目前的形势她也没有忘了告诉黄姗。就在这时,黄姗给党小组寄来了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小组:
虽然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但我的心是和党紧紧联结在一起的,我一时一刻也没有忘了党。下面把我近期的思想向党作一个全面的汇报。
我自从陪小王来到英国,从没间断过学习,思想要求进步,这里的条件虽比国内好一些,但我的思想却很苦闷,没有志同道合的同志交流,我只能和小王一起交流学习。小王的学习任务很重,他是为国家才来学习的,我一定当好他的后勤,让他学习好,将来回到国内为国家作出他应该作的贡献。我在这里很少和人交往,要是交往也只和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学生交往,因为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有联欢活动的时候,我们还和这些学生一起高唱《国际歌》,每当在异国他乡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们总是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敬爱的党组织,我是多么想念您呀。在这里我们就像没娘的孩子,日思夜想地盼望着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但现在小王的学业还没有完成,我只能咬紧牙关坚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空气简直让人窒息,我多想早日能呼吸到祖国的空气呀。
这封思想汇报和以前黄姗从因特网上发回的信息大相径庭。这封思想汇报在信息处每个人的手里都传阅了一遍,人们就明白了一条道理,党是母亲,远在他乡的孩子是在向母亲诉苦。黄姗是在向母亲说她在国外遭受的苦难。远在他乡的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信息处的人都明白黄姗为什么这时候要写这封思想汇报,她当然知道机关改革下一步意味着什么。小王是国家机关下岗才送出去学习的,谁知道以后回国会怎样呢?她当然不想失去这份工作,于是就有了这份思想汇报。
老洪和老李
现在心情最平静的就是老洪和老李了,他们就要到退休的年纪了,国家机关这次人员改革,像他们这样的,不在裁减之列,当然他们也不算在编人员,可以提前退休,不愿意退的,仍可以工作。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许多回旋余地。
不管别人怎么心浮气躁,他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在别人议论机关即将发生的大事时,他们仍在谈论气功和血压高低的关系。有时他们也说一些与现实有关的话。在黄姗寄回思想汇报之后,老洪和老李曾有这样一番对话:
老洪说:出去了又怎样,不是还得回来?
老李说:就是,也许等她回来说不定连位置也没有了。
老洪又说:好赖不就是一年么,又能怎样?
老李也说:还不如老老实实在机关干,说不定减员时还有希望。
老洪说:就是。
于是两人就什么也不说了。别人议论当前这些沉重话题时,两个人就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样子也就无比的优越。有时老洪还能哼出
喜欢石钟山自选集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