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见司马景文不顾他的反对,又有一些朝臣支持杨结可以杨氏身份光明正大的生活,他不由的怒上心头。
甚至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当即给了皇帝脸色。
这让司马景文也不由的怒火中烧。
当初卫玠的事便是王敦和王导请的旨,只因为卫玠的母亲是王敦的姑母,可是如今同样的事情,他却最为反对。
这就是王敦的为人,他自视甚高,虽胸有大志,却为人傲慢冷酷、寡恩少义、狠绝残忍。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那就是著名的劝酒斩美人:
石崇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
一次,王敦、王导应邀去赴宴,王导不会喝酒,生怕美人死去,勉强让自己喝,把自己喝得大醉。可是王敦,他原是个好酒这人,却硬拗着偏就是不喝酒。
结果都已经杀死三个美人了,王敦的脸色还不变,王导却就慌,他再也看不下去了,说都杀了三个人了,你快喝呀!
而这王敦却说:他杀他自己家的美人,杀的又不是你家的美人,关你什么事,你为什么要把自己喝成那样。
虽然同为兄弟,与王导的谦谦公子不同,王敦却是蜂目豺声。
所以有人见王敦如此,曾经预言王敦:蜂目已露,豺声未振,若不噬人,亦当为人所食。后来证明此人果然有远见,王敦果然多行杀戮。
下朝之后,王导赶紧追上王敦,向劝他道:
“兄长今日过于唐突,虽说陛下登基我们琅琊王氏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可皇帝就是皇帝,这君臣有别,兄长怎可对陛下如此不敬?”
王敦听王导在说自己,当即沉下来,愤愤说道:“世人皆说,王与马共天下,既然如此,这天下是司马家的,又为何为是我王家的,我为何要向他俯首称臣?”
“兄长,此言差矣,兄长可知我琅琊王氏为何兴盛几百年,历经数个朝代而至今不衰?”
王敦最烦有人跟他讲道理了,他的火气立即上来了,大声训斥王导:“你休要聒噪。”
说完便扶袖而去。
留下王导一个人摇着摇,讪讪的站在那,心中黯然:唉,如此下去,琅琊王必被他所拖累呀。
而司马景文回到宫中,也是一肚子的气,虽然杨结的事算是了了,但是王敦的态度让他觉得杨韵的建议更是要事不宜迟。
于是杨韵派出凤珠,告之庞清派人去寻找祖逖,如若有消息,则请庞清与青鹘一同前去请祖逖。
事情进展的很顺利,只用了月余的时间,庞清便回复了消息。
同时不仅是青鹘去了,杨结与跟着去了,因为范阳祖氏曾经得过杨氏的恩惠,祖逖的祖父,便是杨氏的推荐,任了范阳的郡守,秩比两千石,而他的叔伯也都做了不大不小的官,从此他家便成为北方有名的大族。
既然杨结已经可以正大光明的以杨氏身份活动,那由他去劝祖逖,可能会更适合。
于是杨结、青鹘、庞清带上几个人,便去了豫州,劝说祖逖南下。
很快青鹘、杨结便回来了,他们带回了司马景文期待的好消息,祖逖同意南下,受司马景文的招安,来晋廷做官。
其实像他这种世家大族出身的人,骨子里便有门第的观念,虽然祖逖是一个轻财生义,广施恩信的人,甚至他闻鸡起舞的故事也一直被人所称道。
但是毕竟他的阶级身份在那,祖逖的骨子里便认为,乞活军本质上与占山为王草寇没什么区别,只是这乱世之中最没有办法的一个选择,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只是百姓们的理想。
如今东晋朝廷向自己伸出了橄榄枝,又有杨结这个杨氏之后,他怎么有能不动心呢?
于是双方商定,祖逖带着几个人随青鹘、杨结来江南见皇帝,他的两千乞活军先留在豫州。
........
听了青鹘和杨结的复命,司马景文大喜,杨韵也是十分高兴。
司马景文马上下令,召见祖逖,却被杨韵给拦住了:
“陛下,先不要召见祖逖进宫面圣。”
“为何?”
司马景文有些不解。
“若陛下公然召见祖逖,授予他官职,必然引起朝堂大臣的猜疑,很快就会查得祖逖的身份,并猜测出陛下的用意,王敦一定会对陛下有所防备。
以王敦的手段,臣妾担心祖逖还没有离开江南,恐怕就会遭遇不测了。”
“陛下,娘娘说的有道理,对祖逖的任命,恐怕还是需要隐秘一些。”
青鹘也赞成道。
经杨韵的提醒,司马景文立刻认识到,确实如此,若是祖逖因此而丧命,王敦会更张狂,而北方的乞活军也定会对朝廷有所猜忌,以后再行招安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那就让祖逖化妆成侍卫进宫如何?”
司马景文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这个了。
杨结又觉得不妥了:
“宫中的禁卫虽然由大统领管理,可这后宫之中,宫人众多,必有汉安侯和清河公主的人,那祖逖相貌伟岸,气质不是一般侍卫所有的,就算乔装,只要他一入宫门,便会引人注意。”
司马景文觉得杨结说的有道理,这宫中难保谁是眼线,祖逖身份特殊,就算他乔装,只要一进宫门,很快便会被那些眼观六路之人所察觉,引起王敦的警觉。
那该当如何呢?
司马景文此时不由的有些窝火,自己堂堂一个皇帝,竟然要混到惧怕臣子的地步,可这就
喜欢风华于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