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从忍让到爆发
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睿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曹芳时代,司马懿在和曹魏宗室曹爽的明争暗斗中,演绎了老子所谓“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表面的浮华最终抵不过司马懿的轻轻一击。
人常说“乱世出英雄”,天下大乱,社会不按常规运转,机会就出乎意料地来了。司马懿在当时就是乱世中的一位英雄,被名士杨俊誉为“非常之器”。
对司马懿来说,开始运气不怎么好,因为他恰好遇上曹操这个一代枭雄,只好老老实实在曹操手下做事。可是时机一到,他的全盘阴谋与雄心大志都在血腥屠杀中得以实现了。
看司马懿的一生,正如《老子》所言,只有保持虚空状态,才能不断接受,顺势而变,最终得逞。
潜伏大师“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有人形容他为潜伏大师。出道时二十多岁,来到曹操身边做事,一干五十多年,到七十多岁才执掌大权。最后把曹魏大权全部夺到自己手里,为西晋王朝的建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他的目标一开始并不是那么清楚。
司马家族,史书记载是儒学传家的。他身上的特点,很多跟老子哲学对应。如《老子》里说“八善”,最重要的就是“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居善地”就是善于选择自己的地位,在什么时候,什么地位对你最合适。“心善渊”,心思要藏得深,不能轻易给别人看出来。“动善时”说要善于把握行动时机。
道家还有一点叫顺其自然。对于司马懿来说,顺其自然不是随大流,而要在自然之势中加入自己的努力,使自然之势的变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从他出道说起,他也是个世外高人,曹操听说这个人很有本事,要请他出山。司马懿不幸,他遇上一代枭雄,打败袁绍之后,当时整个天下大局都已定。
开始他不愿意,他说他有风瘫症,不愿意起来。后来曹操发觉这是个花样,就派手下人跟他说,出来干就干,不出来干,就把他逮起来。曹操的习惯是这样的,人才要么为我所用,不为我所用,除掉,没有选择。
那就只好来到曹操手下干了。但是像司马懿这样的人能成大器,难道曹操看不出来吗?曹操其实对司马懿一直是提防的。但另一方面他确实有才能。
“居善地”,司马懿在曹操时代非常清楚自己合适的地位是什么。他两个表现很关键,一是当时曹操试图篡夺汉的政权,当时反对的人还有不少。司马懿就很明白地跟曹操说,像你这样的才能,像你这样的功德,天下人敬服你,顺从你,这是当然的。曹操当然开心。第二,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做事,特别尽责谨慎,把一件一件事理得特别顺,像是一个可靠的僚属。但是曹操跟曹丕说,这个人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将来恐怕要坏你的事。
曹丕当时究竟是什么态度?那就牵涉到司马懿跟曹丕的关系,“居善地”,在不同人的面前,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找到自己最好的位置。曹操开始特别喜欢曹植,所以在立曹植还是立曹丕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司马懿清楚地看到,将来的天下是曹丕的,所以他跟曹丕的关系特别好。
司马懿的眼光确实与众不同。
他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份。在曹操面前他是一个恭谨的、忠顺的、有能力的僚属。在曹丕面前他就是一个有智力的、能决断的、能提供最大帮助的谋臣。在曹操身边,司马懿坐得挺稳。到了曹丕身边,他的地位提升一层,因为他鼎力支持,赢得了曹丕的信任。
司马懿:从忍让到爆发
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睿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
曹芳时代,司马懿在和曹魏宗室曹爽的明争暗斗中,演绎了老子所谓“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表面的浮华最终抵不过司马懿的轻轻一击。
人常说“乱世出英雄”,天下大乱,社会不按常规运转,机会就出乎意料地来了。司马懿在当时就是乱世中的一位英雄,被名士杨俊誉为“非常之器”。
对司马懿来说,开始运气不怎么好,因为他恰好遇上曹操这个一代枭雄,只好老老实实在曹操手下做事。可是时机一到,他的全盘阴谋与雄心大志都在血腥屠杀中得以实现了。
看司马懿的一生,正如《老子》所言,只有保持虚空状态,才能不断接受,顺势而变,最终得逞。
潜伏大师“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
有人形容他为潜伏大师。出道时二十多岁,来到曹操身边做事,一干五十多年,到七十多岁才执掌大权。最后把曹魏大权全部夺到自己手里,为西晋王朝的建立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他的目标一开始并不是那么清楚。
司马家族,史书记载是儒学传家的。他身上的特点,很多跟老子哲学对应。如《老子》里说“八善”,最重要的就是“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居善地”就是善于选择自己的地位,在什么时候,什么地位对你最合适。“心善渊”,心思要藏得深,不能轻易给别人看
喜欢鬼才郭嘉之三国重生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