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研究所,盛润泽遇到这样的情况。
研究所内,又分若干小组,没有一个小组肯接纳盛润泽。
润泽是所内唯一的“正研究员”好几位副所长都是“副研究员”
人说南方人算的细,但这是否真的是原因,也无从考证。
从此之后,润泽便是一个闲放不用的棋子。
什么都没他的份。
他成为了一个外人。杨绛猜测,大概她不是党员的缘故,是领导目中的”外人“。
甚至是第二次的学代会,研究所的所有研究员均为大会代表,唯独盛润泽不是。
当然还包括许多集体编写《海外文学史》,润泽是唯一没有名字的不参与者。
这种遭遇,一般人怕也会找领导说,但润泽已然习惯了。
不让参加就不参加吧。
当然他也争取能进入新书组,但难免还是被敷衍。
渐渐的润泽便也就这样吧,心里想着只要我还能读书就行。
从此“读书”便是润泽的“隐身衣”
不争不抢,不显山不露水,成了他的生存法则。
他唯一剩下的就是努力上进,这是他的性格。
润泽开始自己一人的单打独斗,他一人开始翻译57万字《稀顿.库拉斯》这部作品在《海外文学》上分期刊出。
从未料到这部作品,获得主编大人在年终大会上的表扬。
曾经,润泽曾为一个注释,将另一部希波的作品《古代学》全书详细读完,只为了能写上一个准确的注释。
这种详尽的认真为学的态度,恐怕是润泽唯一能够掌控的吧。
至此,这或许是润泽还能够发热发光的办法吧。
别人看不起我,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更要珍爱自己。
决不能如人所愿,就此沉沦颓废下去。
润泽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想做些什么。
这份与世无争的背后,是隐忍与坚持。
委屈与苦楚从来都是常态。
他只愿靠自己微博的才华能够散发出一丝烛火般的光芒。
这番细细默默无声的工作,总还有人看到了。
怕是再过了十年,他终于有个工作。
那是看不起润泽的人,其中也有人认为他的译文还是比较贴近作者的本意的,觉得他有一技之长的。
是金子总算是有灿烂的一日。
拂去因此,润泽终于得到翻译《塞姆德》的工作。
这是一部份量很重的工作。
润泽当然知道《塞姆德》的重要性。
他曾辗转香港花了近三个月的工资买到了这本书的原稿。
上下集共八册,他翻译到了第七册,然而译稿没收了。
如同一口气断了,润泽许久都无法从其中回过神来。
他只能从头再译。
那个时候,会议超多,占用了润泽很多的时间,翻译工作,好比小工铺路。
若是单求速度,那质量势必下降,但这不是润泽做事情的方法。
他如今有着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颈椎也不行,眼神也不好了。
润泽还是坚持这,能多干就多干些。
好有些储蓄。
这部分工作,还是要按照工作按计划完成。
即便是在一天总是开会学习的时候,他还是偷工夫一点一滴的攒。
终于有一天,润泽接到通知,他们要去干部学校学习了。
只带些衣物,润泽便被要求出发了。
彼时,阿明已经早去农村实践去了。
这是11月份了,润泽跟其他人一起坐上卡车。
这卡车,开了整整一天一夜,终于到了。
润泽被暂时安置里居住。
在这里他们搭起了大大小小的通铺,夜里休息时一群人并排地睡在一起。
后来还是公社让群众每家腾出房子来供润泽他们居住。
老乡们自己虽然居住条件有限,但是他们还是把房间腾给大家。
老乡的淳朴、热心,让润泽感到很是温暖。
润泽这大半辈子没有在农村乡下待过。
至此开始了学习农活。
跟润泽一起的人,有的甚至连饭都不会做饭。
他们开始学习,从做饭,从井中打水开始。
润泽甚至学会了拖坯盖房,学会了干农活。
他认识了小麦、黄豆、芝麻、花生这些地里的庄稼。
任何经历都是有价值的。
经历这些,润泽很是坦然,遇到了什么样的环境,就学习。
生活中可以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很多。
他这个人生经历的过程,又更加完善了。
总是住在老乡家里也不是长久之计。
按照上级要求,润泽开始自己建房居住。
拖坯盖房是重体力的活,没有干过这种活,更是缺乏经验。
还好生产队长,找了几名有拖坯盖房经验的社员教润泽。
倒也不是最难的,润泽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学会了。
只是这拖坯建房是重体力活,干了一天的托坯工作,人几乎都要瘫倒了。
收工时,连走道都走不好。回来的时候一般都要累虚脱了。
但是老乡们都很热心,总是会给润泽他们送去一些红薯和豆面条。
这个时候,润泽觉得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美味了。
喜欢春华秋实岁月长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