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的屯田模式并不是能在文远治下的所有郡县推行,屯田固然能迅速提高粮食产量,不过老百姓生活可不是只吃粮食的,不说商品,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一些琐碎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比如文远前世解体前的苏联,发展经济只抓重工业一头,工业实力是上去了,只是生活必需品供应严重匮乏,老百姓连维持基本的生活都必须靠从文远前世的国家进口。
以前文远只有巨鹿和上党两郡,这些必需品的缺口不大,依靠甄氏商会从邻近州郡购进就能补足,现在文远地盘一下子大了十数倍,只依靠商会有限的供应显然不够。
所以文远计划只在一部分郡县实行屯田,冀州九郡九十九个县,除了依照实际情况只在巨鹿、清河、安平三郡以及其他几郡的部分县邑实行屯田之外,仍有一半以上的县城仍依大汉旧例收取租赋,青州也是差不多的情形,当然,为了休养民生,文远宣布所有苛捐杂税一律免除。
军事方面,经过一番粗略的统计,崔琰递交上来的报表令文远大吃了一惊,如今文员麾下当兵吃粮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余万,已经严重超出了十丁抽一的极限范畴!
其实也难怪,文远本来巨鹿上党两郡的兵力就有七八万众,青州黄巾十六七万,河内黑山十四五万,加上袁绍的三四万降兵、河内张杨的部众,以及其余各郡的守兵,如此杂七杂八算下来,可不是有五十万士兵?
只不过说是士兵,其实其中有一大半是未经系统训练的乌合之众,青州黄巾、河内黑山的军士浪费粮食可以,真要真刀真枪的拼起来,两支军队加起来也不是经过严苛训练的巨鹿军、上党军的对手。
这些人才是给文远造成巨大粮食压力的主因,所以当务之急就是精简兵员,裁汰其中的老弱,选拔其中精壮整编成有战斗力的部众。
如今文远实际控制的有冀州魏郡、巨鹿、常山、中山、赵郡五郡,清河、安平二郡应该很快也能归入文远治下,青州六郡除了平原之外,五郡都在文远手中,加上河内、上党二郡,一共有十四个郡、约一百六十六个县。
这么多郡县,每个郡根据地域大笑不同留下一万到一万五千兵就已经足够,精细计算下来一共需要辅兵二十万人左右,这些辅兵农忙时负责屯田,保证大军粮草供应,闲时操练或者执行日常防守巡查任务。
至于战兵数量,文远认为眼下经过下曲阳军事体系训练的士兵实在太少,本着宁缺毋滥,贵精不贵多的原则,经过和麾下文武一番商议,文远决定将麾下职业战兵的人数控制在十万人左右,加上辅兵,五十多万兵一次砍掉二十多万,其余全部遣归乡里。冀州只留五万战兵,青州三万,河内和上党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各留一万。虽然战兵的数量不多,不过要知道这些可全部是脱产的职业军人,都必须经历在下曲阳为期半年的系统训练,出来的都是从数十万人中选拔出来的精英。十万军士拥有最严明的军纪、配备齐最精良的武器装备,辅以最好的伙食供给,如此十万强军已经足以令天下间敢于文远为敌之人战粟发抖!
而且即便日后可能情况紧急,有二十万平时接受一定军事训练的辅兵在,有那么大的人口基数,文运也可以很迅速的征调大批辅兵加入战兵队伍。
如此举措自然引起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为了表示对恢复民生的重视,文远任命韩浩为典农中郎将,这是文远自受封为前将军之后第一次任命校尉以上的高级将领,第一个名额给了主抓屯田事务的韩浩,文远振兴治下经济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张杨最近新收了一个文官董昭,也是治政的能臣,文远便令他为典农校尉,兼领河内郡城,负责上党、河内屯田之事。刘惠干了这几年经济建设,对屯田事务已经很熟悉,便被文远派往青州。此外国渊时青州本地人,程秉也在青州求学,二人对青州的状况相对熟悉,便被文远派去做刘惠的副手。
而为了纠察各郡官吏摊牌税收、巧立名目,文远又封王越为散骑校尉,扩充夜影规模人数,监察地方风土民情。
王越来文远麾下已经一年多了,出了名的除了文远六亲不认,屠杀夏阳、胡奎全族的狠辣至今想来仍令人脊背发凉。有他担任监察一职,相信大部分地方官吏都会掂量掂量违法乱纪的风险性。
王越对主公的重用激动的五体投地,要知道散骑校尉的官阶虽然不大,但是夜影行事不受郡县官吏节制,直归文远直接统属,王越只向文远一人负责,权力之大令无数热衷权势之人眼红。
除了王越,文远还复李历为冀州治中,负责监察百官言行,与王越一明一暗互相制衡,韩馥任冀州刺史时李历就是治中,此时复职可谓驾轻就熟。
此外适合做言官的还有郗虑,此人历史上担任过汉魏时期的御史大夫,鼎鼎大名的孔融和伏皇后就是死于他的手中,如今虽然年少,却已经展现出锐利的眼光和词锋,文远的意思就是让他担任青州治中,用来监视北海相孔融。也不知道郗虑和孔融在北海搭档会不会引发意想不到的事情。
孔融如今已经名义上归附文远,本来文远还打算上表表奏孔融为青州刺史,却被沮授劝阻住了,孔融的名气和资历确实是做青州刺史的最佳人选,不过眼下还有个碍眼的青州刺史田楷杵在那儿,文远也不好在此时与公孙瓒撕破脸皮,擅动刀
喜欢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