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居丧虽已结束,康熙皇帝的梓宫也已由雍正牵灵,移至寿皇殿奉安停柩,但因未满一月,诸王、公、贝勒、贝子及文武官员帽上的簪缨尚不能戴,但乾清宫门前的灵棚已经移走,六十四盏白纱灯也换上了黄纱宫灯。宫中重新装饰了一番,原来凄凉、萧杀、哀恸之景减了大半。这天一早,张廷玉大步来到养心殿垂花门,看到隆科多、马齐、王掞、朱轼、张廷璐等十几个官员都早已到了,站立在檐前,等待皇上召见。他在心里感叹,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帝王一个作派,康熙在时,决不会让这些臣工立在寒风中挨冻的。
张廷玉走到马齐、王掞面前打趣道:
“二位老大人福安,先帝把二位放在狱神庙休养了一年,看上去气色不错。这会新主子登基,遵先帝遗诏,把二位请出来,好事多磨,后福无穷啊!”
马齐嗒然一笑道:
“什么时候张中堂也去狱神庙磨磨,后福会更大了。”
“外头是张廷玉么?”上书房里传出雍正的话,“你进来。”张廷玉忙答应一声,掀开厚厚的棉帘进来,一股暖烘烘的热气扑面而来。定睛看时,雍正依案而坐,下面跪着两个礼部司官。正是这二人去城外迎十四爷,还是他传的旨。张廷玉兼着礼部尚书,自然认识,因不知雍正召他们说什么,自然不敢招呼。
“十四爷一路都是安份的,”跪着的蔡某禀道,“奴才万万没想到,进了北京,忽拉儿变了性,惹出这么**烦。这都是奴才们办事不周,求万岁爷责罚!”
雍正端着热奶杯子喝了一口道:
“朕不过随便问问,没别的意思。他肯奉诏,平平安安回来就不错了,你们的差使就算办好了。朕召见你们,无非想告诉你们,十四爷路上不管说过什么话,你们都不能外传,明白了吗?”
“奴才明白,什么也不会说,”二人不约而同叩头说,“请皇上放心。”
“那好,”雍正转对张廷玉,“他们是礼部的人,你给他们各升一级,赏一年的钱粮。”
“是。臣遵旨。”张廷玉知道这是新皇怀柔堵口之策。
两名司官谢恩退走后,雍正问:
“都来了?”
“都来了,”张廷玉说,“他们都站在檐下等着。”
“哦,你快去安排一下。”雍正站了起来说,“这么冷的天,站在檐下风口里怎么行?让他们先到御驾起居注档案房先候着——叫隆科多进来!”
张廷玉出去,隆科多进来。隆科多是个五十多岁的精壮满族大汉,穿一身九蟒五爪袍,珊瑚顶下一张黑里透红的脸膛。进了门,一甩马蹄袖,跪地叩头道:
“奴才隆科多叩见万岁爷!”
“舅舅,别这样。”雍正伸手拉隆科多,“你起来,以后见朕免了这‘奴才’二字。”
“臣不敢!”
“有什么不敢的?”雍正自然记得的不是什么“舅舅”,而是他改遗诏保驾之功,“朕称你舅舅,你自然就当得起。张廷玉是汉臣首辅,凡事小心,这还罢了。舅舅现在是上书房领班满大臣,又是九门提督,凡事要替朕多想着点,多担待着一点。”
“请皇上明示,”隆科多督内务府抄了十几个京官家,声威大震,目光炯炯又蓦地低下头说,“下臣好遵旨承办。”
雍正指着窗外说道:
“马齐是先皇老臣,偶然记了过,交部议不过是应景儿。王掞是出了名的忠臣,又是教过朕读书的师傅。这十几个人有的遭冤下狱,有的不过是先帝有意为朕蓄才,你怎么能按寻常犯官起复待他们呢?这是朕要你多多留意的第一点;第二点,你在军中挑一批人,随时搜集老三、老八、老九、老十四的言行举止,密报给朕,明白么?”
“明白了。”隆科多读书不多,但脑子极灵活。
“走,朕去见见他们。”
隆科多亲自为外甥披上大氅,跟着雍正一道走出上书房。廊下站着的十几个大臣见雍正出来,“忽”地一齐跪下,叩头高呼:
“万岁!”
“怎么都还站在这儿呢?”雍正问跪在头前的张廷玉,“不是叫他们进房等候吗?”
“他们刚脱囹圄,”张廷玉解释,“一定要先见万岁谢恩,才肯进房。”
“啊啊,”雍正显得很激动,一脸潮红,越过张廷玉,一手扶了马齐,一手搀起王掞,吩咐众人免礼起身,一道进入上书房。雍正坐下以后,颇为热切地道:
“王师傅,你们何必呢?就是天子拜师,朕还该对你行二跪六叩的大礼呢!”目光一一扫了过去,“你们都是先帝倚重的人,先帝在时就曾说过,给朕留着一批人才。不在六部,不在九卿,在大理寺和刑部。朕当时不明白,后来想想,就是你们。朕遵先帝遗命,赦你们出来。朕要涮新政治,加强吏治,还要多多依仗你们呢。”
隆科多向雍正一一介绍晋见的臣工,说道:
“除了王掞师傅和马齐老相,这里还有张廷璐,是张中堂的胞弟,前朝宰相文端公的三公子;这位是朱轼,朱大人,刚从浙江巡抚任上调回京城……”
雍正一笑道:
“朱轼,你比张廷玉也大不过几岁吧。听说先帝要你进上书房,你说浙江海塘尚未修峻,你叩谢了。现在海塘修得怎么样了?”
“回万岁话,”朱轼跪奏道,“臣下督促的海塘虽已峻工,但江浙海塘工程依然很大。”
“好,你敢讲实话。”雍正欣然道,“你
喜欢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真相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