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玄女道法高,奇门遁甲异术妙。
鼎气宝刀劈天下,一片花瓣绝黑虎。
三川幽芳造化美,九重珠峰鬼神工。
五色石中百鸟隐,江山如画龙凤藏。
且说姜偃甚恐,逃回辽国,见辽王。
辽王曰:“国师归之,如此急,祸患除否,元帅大军何在?”
姜偃曰:“未也,大军至龙凤山,山路遇煞星,罗衣女童。元帅同二将,皆命损那妖童刀下也。”
辽王怒曰:“何来,猖狂妖童,国之大帅,不敌一女童!大事何时可成矣。何人可使?往诛之。”
姜偃曰:“大王息怒,此妖童善奇法,非平常之女也。眼下不益,复出兵,征伐妖童,愚臣之见,中原不久,必生内乱,那时大王趁虚,偷袭长安,为上策也。”
姬尧曰:“祸患未除,孤心何安?”姜偃曰:大王莫虑,待我兵取长安,大王面南北背,天下已定,民心归服。童患自息之,况且兵甲,再入龙凤山,恐引来蒙古骑兵,此不利也,望大王熟计之。”
姬尧曰:“依国师所言。”
辽王亦惧,无意再犯龙凤山,多出探马,窥中原之势,待机而坐。
正是:
徒劳一役亡兵将,略窥天机以为能。
规划岂是变化快,人谋未必能胜天。
却说雁门关,守城兵见辽兵退走,进总兵府报之,曰:“辽兵北去,不知何故也。”
薛南疑之,出探马,观辽兵去意。探马过了,数十日而归,报曰:“不知何故,辽兵入龙凤山,其元帅,大将皆横尸,山间小路,闻一女童所杀,十万士卒,逃回辽国也。”
辽兵退去,雁门关之危已解。
薛南思前后之事,观今之朝堂,伤怀失意。自幼年起效忠唐室,到头来,家破人亡,何等凄凉也。
遂心计之,曰:唐王不明,吾不如还官职。
寻回红叶,问月二女,回祖籍龙门,度余生便了。
思定,传令侍官曰:“速备行囊,大军明日回长安也。”
侍官衣领而行。次日大军出雁门关,总兵李思温随至西门外,为薛南送行。
李思温面有忧色,曰:“他日辽兵复至,奈何?”
薛南握其手曰:“将军坚守雁门关,不出。可无害也,切记。”
李思温谢曰:“小将知之。”
薛南率兵而行,士卒心虽即刻便至,而双足不如愿,只得竭力奔徒。
征战十年异乡客,故人相望空悲切。
归期有日夜徘徊,脱缰野马复难收。
薛南之兵,随行军缓慢,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日复一日,时光入流,一日过潼关,续行入长安,卸兵演武厅,眠于光禄寺。
日出上早朝,薛南上前拜伏于地,曰:“罪臣薛南,伐辽无功,率兵而归,有负皇上所托矣。皇上欲复东征,另选强将代罪臣之位。臣之能不足,平东辽也。”
唐王回想,斩薛红叶一事,面有惭色,曰:“东征之事罢矣,薛卿且归府休养,少解劳苦,复上朝议之。”
薛南复拜,退去朝服,上举奏章。侍官取之,展唐王御案,唐王观之。
章曰:
罪臣薛南,奉旨东征,兵至东辽银狼关,战东辽三元帅叶飞虎,因所学微末,先锋官战死,吾身受斧伤,退守雁门关,拒敌数年,后辽兵退去。
辛蒙皇上不加罪,然臣之罪,深矣。臣自视其身,长戟无举之力,战马不能其驰,臣老也。
望皇上念,前之所效,微末之功。释罪臣回故里,盖可祖坟添土,夫能烧香祭拜,略尽子孙之礼耳。
薛南辞官,众臣闻之皆惊,皆思城中无能将也。
唐王见薛南,去心以决,知不能留,谓曰:“薛卿既要辞官,朕岂能强留,卿早日至故土,安享天伦之乐,赏薛卿黄金五百两,备用之。”
薛南拜谢而出。
数年君臣就此无也,唐王心觉无味,下旨散朝回宫。
薛南归薛府,走进府院,荒芜无人,昔日妻女身影,欢喜光景,眼前复现,犹如昨日之景。
薛南又思过往之事,薛家几代忠臣,今日妻亡子散,府园没落,甚是凄苦,伤怀落泪,呆立园中。
诗曰:
璃瓦残残鼠蛇串,野草蔓蔓楼台空。
倩影暮暮罗榻冷,娇儿渺渺欢笑无。
伴君伴虎伴清风,度山度河度余生。
候鸟北归游子还,卸甲归田老少亲。
薛南站立许久,欲寻二女,又不知何处入手,不悦退出薛府来,正遇宣王,来见薛南。
薛南行礼,曰:“草民参见殿下。”
宣王忙上前,扶起薛南,曰:“王爷莫劳其身也,何日归之。”
薛南曰:“我寻回二女,后行也。殿下可知,上官府yòu_nǚ去处?”
宣王曰:“未知。”
薛南曰:“可知王妃,红叶在何处?”
宣王曰:“未知,我使多人探查,无一人有信也。此皆因吾之故,使薛氏,上官两府遭灭门之祸,此李诵之罪也,王爷一刀斩吾两段,李诵无怨也”
薛南曰:“殿下莫自责,此事与殿下何干,若论罪过,薛南其首。王妃,两个孩儿,不知性命如何?”
二人言之无果,韩渝驾车而至,前来行礼,曰:“参见殿下,薛王爷,我家老爷有请,往韩府议事。”
遂载车至韩府,韩子琪迎入内厅,还礼就坐。
韩子其观二人,面有苦色,双眉之见,愁云缠绕。
笑曰:“老朽可解殿下,王爷心结也。”喜欢唐室演义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