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仁炳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苏人对于西北的控制正在逐渐加强,陆仁炳面对的最多的列强势力,除了霓虹人就是苏人。
他那次投机去参加的会议,好处还没收到,麻烦却接踵而至。苏人不断派人来,要他表态做更多的事。因为他们突然发现,当初看似闲子,种下的种子,其中有一棵最不起眼的竟然长成了小树苗,还是看起来最有实力的小树苗。
如果陆仁炳肯出头的话,再加上他们的支持,别的不敢说,取代老冯成为西北一把,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老冯的政治底线非常低,反复横跳,苏人本来也是想投资他制衡东北的老嘎达,顺便想把漠北正式纳入囊中。
但是就像是无论哪个时代有点实力的国人对国土的执着一样,就连在榆林的大胖子坐地虎都知道,配合中枢破坏苏人企图,更何况胸怀大志的老冯。老冯对于苏人的态度,和老张对霓人的态度一样,有好处就收,小便宜可以给你们占,但是谈国土,那是免谈。
所以苏人也总是在寻找不同的代理人,老冯不答应的事,陆仁炳就更不可能了。咱就是想占便宜,还能让你们把便宜占了?
老子宁可把坐地虎当到底,你们也休想占老子便宜。
封官照单全收,想让老子出山做事,那是门也没有。所以陆仁炳虽然仅是六县小军阀,但是确实各方势力拉拢的对象。各方势力都纷纷封官许愿。
但越是如此,陆仁炳就越不可能轻举妄动,只要你表现出任何倾向,就有可能被其他势力拿住把柄,找借口收拾你。收拾的手段也很简单,就是封锁你。
所以对于白灵的请求,陆仁炳当然不能热血一上头,就打破平衡,贸然出兵。出山可以,但是必须师出有名,必须要各方势力,再三请托才行。
白灵来过之后,就像打开了某个阀门一样,陕地各方势力,都开始陆续派人来请保乡军出手。但是长安的官军却始终没有派人求援。
六月份的时候,镇嵩军已经围攻长安达三个月之久,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南方军已经发兵北伐,主政中枢的老吴,现在全部的经力放在了应对南方军北伐上。武关以南的部队也都调往武城。
陆仁炳还想再等等,因为老冯被迫去苏地考察,还没回来。他还想着让老冯头顶在前面呢。但是实在是长安城里的军民都等不了了。虽说二虎守城决心很坚决,但是老百姓们已经受不了了。镇嵩军的老刘发了狠,不让长安城里的百姓出城,他要将长安城困死,饿死。
有人出城就拿机枪扫射。城里已经开始有饿毙了。无奈只能派人冒死出城求援。另外乌鸦军少了长安城外十万亩粮食,还派兵四处抢粮,关中怨声载道,反抗者时有发生。长安的求援信使,已经来了三批,老于也终于坐不住带着命令来到了界牌镇。
他本来是等老冯回来后,请老冯率军解围的。但是老冯刚到苏地,屁股还没坐稳呢。再说了他下野后,那些老部下已经星散。即使重新收拢人马至少也得一个多月,倒时候,长安城里指不定成什么样了呢。
所以老于跟老冯电报交流之后,老冯终于同意让陆仁炳出兵救援,但有一点必须明确,保乡军不可占据长安城。这是老冯的底线。
有好处不占王八蛋,各方邀请咱,总得给好处。南方也已经承认他军衔,并承认了他的自治地位。因为他本来就有小本本,所以南方给的也比较痛快。现在北方多一分给老吴捣乱的力量,南方都很高兴。老冯给的好处是,可以允许陆仁炳彻底拿下武关道,全取上洛,但就是不可北上,解围即撤。
陆仁炳大喜,他早就对武关道再别人手里不爽了。上洛这片地区,群山环绕,地势险要,实在是个苟着的好地块。拿下上落,他就再多四县险要之地。地跨鄂豫陕,事有不谐往大山里一钻,谁也找不着咱。平时无事,可以沟通南北,行商济民,真是大赞。
其实老冯不给,陆仁炳也要想着去取的,但是现在人家要送给咱,咱不更名正言顺么,啧啧。
于是在各方期盼之下,陆仁炳在滋水宣布起兵,已保乡军名义宣布加入南方,声讨不义之镇嵩军。陆仁炳五万大军,分三路下山,一路两万人直扑围城的七万人,另外一路一万人,分兵在关中各处,清扫分散在各处抢粮的镇嵩军。还有一路开往武关,接收老冯给的四县,顺便防备武城的老吴部队,回师征讨。
另外陆仁炳还给各地民兵下达了轻度集结令,各地征召起了五万民兵,负责地方防务,防止乱兵骚扰地方。
老刘对陆仁炳的背刺是由心理准备的。只不过之前他已经做过完全的准备,倘若陆仁炳还是当老苟,那么他就将围城进行到底,彻底为北平尽忠,顺便出一口多年被老冯打压的恶气。
如果陆仁炳出兵,他就迅速带着搜刮的好处溜出潼关,回自己的老窝过小日子。
他将自己的指挥所都尽可能的建在靠往潼关的地方。不是他胆子小,而是对保乡军的实力有了清醒的意识。各路大小军阀这些年的不断的试探,虽然没有给六县带来什么损失,但是也将保乡军的实力探了个大概。这是一头盘踞在山中的猛虎,尽量别招惹。
尤其是碰得头破血流的老刘最有体会,他带来的这是万人是什么货色,他心里一清二楚。要不然也不会拿只有一万人驻守的长安都拿不下来。
只是
喜欢阿炳的诸天生活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