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过是去东府做客半日,你们便敢如此怠慢?”谢氏望着下面跪着的人,只气太阳穴生疼。
她虽不喜欢顾孟平,可他却是西三房正儿八经的儿子。走之前她就已经吩咐过,让下面的人好好待顾孟平,该他有的一样不能少,一样不能差。
下面的人可倒好,阳奉阴违。
不派人去墨花院值守就不说,连晚饭都不往那里送。
这要叫人知道可怎么得了?别人定不会说这是下人们怠慢,只会是说她这个嫡母无容人之量。
一想到这些年因为顾孟平这个庶子她所受的非议,谢氏就觉得心头堵得慌。
眼见谢氏满脸寒霜,往常在她面前极有面子的秋嬷嬷脸色刷白。
她只顾着服侍谢氏去东府做客,忘了往墨花院派值守的婆子,也忘了嘱咐灶房里今日多了一个少爷,令他们准备饭食。
西府农庆堂中的老祖宗杨氏则是叫了心腹杨保孝家的来问话:“那边是怎么回事?怎么大半夜的还在闹腾?”
杨保孝家的是杨氏娘家几代的家生子,她的父亲和母亲早年间服侍杨氏,后来年纪大了归家荣养就由她接着服侍。
是老祖宗杨氏面前一等一的心腹之人。
杨保孝家的不轻不重地替老祖宗杨氏揉着太阳穴,缓声答道:“四太太院里出了事,今儿不是五……呃,从山上回来人了吗?论理四太太应该安排他食宿住行。可是四太太只顾得去东府见客,却把这事给忘了。这不,直到戌时末(快到21点)才派人送了晚餐……婢子听说那院里连个服侍的婆子都没有派。”
听了这话,老祖宗杨氏的嘴角就翘了起来,用手理了理自己的鬓角,“到底是年轻没经过事儿,不免有些张狂。”
这话老祖宗杨氏能说,杨保孝家的却连听都不能听,她微微垂下眼睑,只当什么都没有听到。
老祖宗杨氏轻轻叹了口气,“说起来到底是咱们顾家的血脉,只是这孩子却是和咱们无缘。这些年来,我几次三番的想要见他,可是只要一起这个念头,我这浑身上下就不得劲,非得生一场大病不可。你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个事儿?”这最后一句话,问的却是杨保孝家的。
杨保孝家的哪里敢回话,只是嘿嘿笑了笑,继续替她揉着太阳穴。
许是太阳穴揉得舒服,老祖宗杨氏长长吁了口气,缓缓闭上双目,“不是咱们心狠呀!这出生克母,八字纯阳……”
“老祖宗是个善心人,这些年来在遂平县修桥铺路,抚孤恤寡,哪一桩哪一件叫人听了不竖大拇指?莫说这遂平县城,就是汝宁府的人听了老祖宗的名号也是赞不绝口……”杨保孝家的笑吟吟,又握手成拳,轻轻地替杨氏敲着双肩。
老祖宗杨氏的眼睛虽是闭着,嘴角却向上扬起一道弧度。
须臾,她睁开双目,眼睛往东府方向望去。
别人不知道她看的是什么,杨保孝家的从幼年时就跟在杨氏身边,岂有不明白的道理。
大太太董氏年纪轻轻地却已经是恭人,可杨氏做了几十年的善事,又是修桥又是抚孤,却无人替她请封。杨氏一生共生了两个儿子,另有一个庶子,大老爷顾礼先任东宫詹事府右庶子,二老爷顾礼明早亡只遗了一个儿子顾维雍在,三老爷顾礼言是庶子,年纪轻轻地便撇下妻儿走了。
说是三个儿子,现在只剩下大老爷尚在人世,可大老爷待老祖宗杨氏极为冷漠,在家时除了请安根本就不和她说话。等他中进士留在京中任职之后,更是几年都不写信给杨氏。
杨氏恨长子无情,在长孙顾维盛还未满半岁时,便以思念孙子的借口将他从京中抱回了遂平。苏氏因为思念儿子过甚伤了根本,调养了几年,才生下次子顾维成。有了这个儿子,苏氏慢慢地平复下来。
可是没有想到,顾维成刚满两岁,杨氏又派人进京要把这个孙子也带回家乡。
孝字当头,顾礼先和苏氏争不过,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小儿子也离开了身边。
为了这件事情,顾礼先和妻子苏氏几十年都不肯归乡。朝廷数次欲封赏给杨氏,都被顾礼先以各种借口婉拒了。
一想到这些事情,杨保孝家的觉得脑仁都是疼的。
她笑着提起了顾仲康,“奴婢今儿路过学堂,听到里面的学生正在夸六郎,说六郎不仅书读得好,人又极知礼,将来定是一个状元胚子呢。”
小儿子,大孙子,尤其是重孙子,那是老太太的命根子。
一提到顾仲康,老祖宗杨氏的眼角都带着得意,“这孩子呀,不能夸,不经夸,一夸就夸到天上去,得天天盯着才是。”虽是如此说,可是话里却露着宠溺。
杨保孝家的端了杯香茶奉到了老祖宗杨氏的手中,笑着道:“六郎可不是那样的人,六郎那可是打从出生起就养在老祖宗跟前儿的,是得了老祖宗的真传。瞧那书读的,连先生都夸奖呢!先生说,六郎是什么天最亮,最刺骨……奴婢就不明白了,这天上的太阳确实是亮,只是和刺骨有啥子关系?”
老祖宗杨氏刚呷口茶,一口气没忍住尽数喷到杨保孝家的裙裾上,“你这个猴孙儿,以前叫你读书识字你都不乐意现在可出丑了吧?哪是在讲天上的太阳,那是头悬梁锥刺股,是在讲六郎用功苦读呢。”
“奴婢哪有老祖宗知道的多?奴婢就只知道服侍好老祖宗就行了。”杨保孝家的嘿嘿调讪笑,笨手笨脚地擦着裙裾上的茶叶水。
“
喜欢生在大明朝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