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魁如愿以偿,同时接到了皇帝的任命和孟氏门阀的书信,现在他成为了北伐军大帅。
同时,也得到了总监军赵光达的下落,原来帅部被霍子珍带去山海关下,突然发动兵变,把帅部的人押到了山海关之内。
此时,男贾国最后一个战将完颜库托以赵光达等人为质,要挟张之魁撤军,却没想到张之魁毫不犹豫,下令直接攻城。
闻言,少年皇帝伏案大哭。
“这岂不是要重蹈祁东阳的覆辙?祁东阳那时,是五万对十五万,可现在张之魁是五万对二十万。情况更为艰险。”
“如今,虽然张之魁守住了幽州,可你觉得他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张之魁贪功心切,非要带领军队攻打山海关,而且一打就是连续八天,把八万军队打成了五万,结果山海关没拿下来,如今还把右律人引了进来,他张之魁罪莫大焉!”
“可惜,天变了。”
“他们都是我精心挑选的良将!虽然他们分属不同门阀,可各个都是梁朝的宝贝!”
太后继续道:“最后的失败,还是门阀之争导致的,如若不是孟宗办事鲁莽,不会把霍子珍逼到绝路上,从而对我失去信心,霍子珍如若不叛变,现在梁军最少还有十万兵马,而且凭借霍子珍、赵光达、司马瓒、卢武轩的睿智和谨慎,他们是不会轻易攻打山海关的。”
皇帝不语。
当最后一名下人离开屋子,曹太后终于压制不住怒火,恨恨道:“你以为我不想打吗?你以为三个老东西愿意和谈?好不容易夺回燕云十六州,付出多少金钱,多少粮食,多少人命?先帝最大的夙愿就是夺回燕云十六州和河西走廊,今日得而复失,你以为皇娘的心里舒服吗?”
见皇帝气馁,曹太后略显不满,不过当着众多下人的面,也不能斥责皇帝,于是让下人们退了下去。
浑浑噩噩下了朝,太后让皇帝选派谈判大臣,赵策道:“还是皇娘钦选吧,儿也不知选谁好了。”
皇帝赵策突然没了心气,听着一个接着一个大臣上来说话,说得头头是道,说得密不透风,都是关于谈判内容的事,此时皇帝的脑袋里是空的,他突然找到一种感觉,整个朝堂之上,只有他一个人还想打,却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闻言,少年皇帝气得发抖,他想咆哮公堂,却听到身后轻咳一声,曹太后声音响起:“京城十二卫已经派出去三支,剩下的九支乃是守备洛阳的必备之军,决不可动。既然众卿决定和谈,那就说一说关于和谈的事。”
丞相孟丹青道:“大司马此言不虚,眼下各个军都不能动,如若皇帝陛下还想打,那就只能动京城十二卫中剩余的九卫了。”
御史大夫西门真森附议。
大司马唐振道:“回陛下,长江一线虎贲军十五万,荆州一线飞虎军十五万,陇右汉中一线神策军十五万,各自都有自己的任务,分别与南晋,蜀汉,桑腊对峙多年,保持着一种平衡,如若此时突然撤军,平衡必然被打破,让那些国家误以为我大梁国运已尽,因此萌生攻打大梁的念头。可如果这些兵不撤,他们就知道大梁依然强大,而不敢进犯。”
少年皇帝把剩余的九万京城十二卫也算在其中,不算北伐军,现在梁国还养着五十四万大军。他认为,全都聚到一起才是上策,哪个地方有敌人,再发兵去打。
少年皇帝赵策闻言,怒目相向,道:“大司马何出此言?难道我梁朝剩下的五十四万大军都是吃干饭的吗?依我看,那些战区根本就不用驻兵,全部拉到一起,集体北上。我看他们哪个敢进犯,到时候消灭完右律,朕,就要去平了他们!”
于是唐振道:“和谈吧。”
大司马唐振本想继续打下去,可他当然也了解此事梁朝的情况,其它几大战区的兵不能动,否则那些蠢蠢欲动的外国,说不准就会与右律合作,一共攻梁,如若是那样,梁朝可就彻底完蛋了。
西门真森的意思是,和谈吧,别打了,国库已经空了,兵源也掏空了,总不至于把其它几大战区的兵都撤下来吧?
御史大夫西门真森道:“是啊是啊,没想到霍子珍竟然是那样的人,当初老臣也看走眼了,导致我们梁军内耗严重,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和右律人一战的实力了。如今国库早已没有盈余,要钱没钱,要粮食没粮食,而连年混战,兵源早已枯竭。如若再打下去,大梁朝伤了根本,将来想恢复都很那了。”
看他那副要死不死的样子,对于这次右律人的进犯,他没有抵抗的意思。
孟丹青的话,表面上是在说原因,其实是在抱怨太后。
丞相孟丹青苍老声音响起:“当初我们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已经准备了万全之策,可是我们没想到的是,霍子珍狼子野心,突然叛变,导致北伐军内乱,消耗许多战力。”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
曹太后连忙召集群臣,紧急朝议。
军报如雪片一样飞到京城,张之魁要求朝廷紧急增援最起码十万精兵,最迟不得晚于半个月,否则河北大地必然不保。
继续干。
张之魁道:“做梦。”
右律人开出的条件是:“把燕云十六州给我。”
右律虎狼二十万,张之魁知道必然不敌,于是撤军幽州,开始与右律人谈判。
可是,此时的完颜库托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他的兵不足一万,粮食不足两天,在这情况下,
喜欢门阀风云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