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玉瞧着摆在自己面前的三字院名,很是惊异,又听了杜文近一番解释,这三个名字真是太贴切了,如此敏睿的洞察力,看来这个吴凤起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别的不说,单这“听雨”二字简直就像从自己脑袋里出来的,记得前世看过一篇散文,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独坐西厢,看香炉金兽,饮明前绿茶,摊数卷古书,一厢索然,自管听小雨或密洒修竹,或轻柔敲疏梧,或斜打枯荷,定全陶然自诺,忘乎所以。”当时看过这段描述之后,自己心里久久不能忘怀,是那样的憧憬,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在当时的自己看来,那是自己遥不可及的一个梦。没想到今生自己几乎忘了这个梦时,又被人硬生生塞进自己的生活中,触手可得。
阮夫人看了这三个名字,也十分满意,就对杜文玉道:“我觉得这几个名起得都不错,你看如何?要不就让人做成匾额挂上吧。”
杜文玉收起了自己的胡思乱想,也颔首同意母亲的意思。
现在杜府最有学问的当属吴凤起了,提字的差使理所当然地落在了他的身上。吴凤起倒也没推辞,运笔如行去流水,笔锋遒劲,看上去赏心悦目。杜文玉看着自己练了十年的字,再与人家的一比,真是自惭形秽。自己的字免强算个清秀工整,毫无章法可言,人家的字真可称得上是大师手笔,不由得自己不服气呀。
字写好,匾额做的也快,杜文玉挑了一个黄道吉日,派人将清辉院与其它三个院子的匾额一起挂了上去。
儿子上进最高兴的莫过于母亲了,阮夫人对于吴凤起这个老师是满意非常,经常让杜文玉做些好吃的给清辉院送去,要是天气有变,还操心着给吴凤起做新衣新鞋,要是想起库房里有什么可送的物件,也毫不手软的送了过去。连杜文玉都不止一次酸酸地道,这哪是将他当老师看,简直是拿他当儿子待。当然她只是说说,对于母亲的这些指示她是严格彻底地执行的。
阮夫人心理还真有这个念头,只是不好对女儿说罢了。她曾差李妈妈去看过这个吴先生,据说,长得一表人才,举止大方得体,而且从其言谈中不难听出,虽已年至三十,却未曾成亲,这些都令她有些心动,她的阿玉是她娇养长大的,她从没想过将女儿嫁个高门大户,给家里带来荣华富贵,只希望女儿能一生顺遂,将来能找一个家风纯朴、与她琴瑟合谐的丈夫,就像自己与老爷一样。吴凤起虽然清贫,但有学问,且不迂腐,真要有那么一天,自家多给些陪嫁就是了,总之会让俩人吃喝不愁。只是吴凤起与阿玉的年纪相差是不是有点大?也不知两人合不合得来。阿玉这边的心意好打听,自己直问就是,倒不必顾忌太多。只是对方的心意如何得知呢。
想到此,阮夫人就迫不及待自己的身体赶快好起来,要是能出去走动走动,亲自见见这个吴凤起多好。林妈妈不愧是跟在阮夫人身边二十多年的老人,很快洞察了阮夫人的心思,笑着对阮夫人道:“夫人也太着急了些,那吴先生刚来,是好、是坏还不清楚呢,再说,三小姐又是个主意大的,这种事,就算您相中,也得她点头才行。也不知那吴先生家里是个什么样子,为什么这么大了还未成亲,这都两眼一摸黑呢,你呀就先别忙着操心了。养好身体才行。再一说就算您不指望未来的姑爷家大业大,也不能一穷二白、太淡泊了不是。一个依靠女人过活的男人,也算不得好归宿。有些事,三小姐心理有数呢,你可千万别乱点鸳鸯谱。
经林妈妈这么一说,阮夫人的心思也歇了个七七八八,不过这事倒也不急,反正阿玉还小,离出孝还有两年多呢,还是多观察观察再说,万一自己看走了眼,赔上的可是女儿的一辈子。另一说,吴凤起这个年纪,等不等得两年也得另说。
阮夫人的这起心思,吴凤起无从得知,对杜家人对自己的好,他坦然受之,人家既然以诚相待,何必为了小节屈了人家对自己的一片赤诚,只有尽心尽自己的本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折了这份好就是了。
杜文玉对母亲又操心起自己亲事的事也是一无所知,她现在思虑的重点已从杜文近的教育转移到了家里的生意上了。两个多月过去了,王孝荃连个音讯也没有,难道自己当初看走眼了。
好像感应到了杜文玉的祈盼,三月中旬,王孝荃派专人给杜文玉送来一封厚厚的信。杜文玉打开一看,厚厚的一扎,字数还真不少。
花了近一个时辰文玉才将信看完。
来信中,王孝荃首先介绍了安阳的商业状况,和几家大酒楼的经营情况。然后又从聚德顺的位置、规模、菜色、客源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下如下,聚德顺位置不好,安阳几家比较好的酒楼都是开在安阳的富春大街上,那里人流大、交通便利,周边经商的也多,比较容易吸引顾客。聚德顺酒楼的位置相对比较偏僻,坐落在商业不太发达的风化街上,人流少,这就需要聚德顺有自己的特色,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怎样才能做到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呢?首先酒楼的布置是重点之一,这方面不能流于俗套,要能让客人有新鲜感,让客人觉得在这吃饭很舒适;其次多在酒水和菜色上下功夫。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聚德顺的酒香、菜色能在坊间传开,不怕客人不来。如果可行最好是
喜欢穿越之花好月圆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