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是谯(qiao)周。
谯周,靠劝主“投降”发迹。
据《三国演义》描述,刘备打到刘璋城下,劝刘璋投降的,就是谯周;魏国大将邓艾进入成都平原,刘禅得到消息后,劝刘禅投降的也是这个人。
君王要问御敌的主意,他的回答都是献城投敌。
你说,要他还有啥用?
照理说,陈寿这个学者,应该对这样的人,在《三国志》里极尽挞伐,可是,对谯周,他一句坏话都不说,反倒尽是一些恭维的话,说什么,谯周之所以劝主上投降,是为了老百姓免受战争之苦,云云。
其不知,谯周是陈寿的老师!
原来他是相着他的老师!抑或说,他老师是个投降派,人家会说他也不是什么好鸟?
…………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
谯周于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建安五年(公元201年)出生于著名的书香人家。幼年丧父,受父亲熏陶,自幼勤奋好学,饱读经书,知晓天文。
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任命谯周为劝学从事。
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谯周当时在家,听闻这个消息,随即前往奔丧,时有后主诏书禁止大臣前往奔丧,但因为谯周行动迅速,得以到达。
由此,时人说他一心仰慕诸葛亮,不顾一切地去奔丧。一方面,诸葛亮对他有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他非常钦佩诸葛亮的人品、思想。
——不对呀,他要是真的那么钦佩诸葛亮,他应该知道,要是诸葛亮面对敌人兵临城下,该怎么办?充其量是来一段“空城计”,怎么也不会投降吧?
看来,他钦佩诸葛亮不是由衷的,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让大家都觉得:明知君上会制止奔丧,不顾违命被斩,还是跑去奔丧,你看,谯周对诸葛亮真是的!
谯周大儒,也是酸酸的大儒,免不了搞些小名堂。
…………
诸葛亮去世的当年,蒋琬领益州刺史,谯周转任典学从事,为益州学者之首。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后主刘禅立刘璿(xua
)为太子。谯周被调到太子府为仆他后转为家令。时刘禅经常外出游玩,沉醉于声色之中,谯周上疏给刘禅,援引古义,劝谏刘禅应该尊奉先帝刘备遗德,减少乐宫、后宫的增造。谯周因此被转任为中散大夫,仍然侍奉太子。
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谯周因为看到蜀汉经常对魏国用兵,百姓因此凋瘁,因此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退朝以后,谯周书写《仇国论》。
后谯周升任为光禄大夫,位亚九列。虽然不参与朝政,但是却仍以儒行见礼,后生学者们有疑问都喜欢去问谯周,而谯周也能引经据典来解答。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冬,邓艾攻克江油。而刘禅因为听从黄皓之言,认为敌兵不会来,所以不作城守调度。及邓艾入阴平,百姓受到惊扰,逃进山野,无法禁止。邓艾长趋直入,逼近成都。
刘禅召开御前会议向大臣询问意见,大臣们分为两派,两派都主张逃跑,但一派认为应跑往吴国,另一派则认为应该去南中。两派争执不休,刘禅也没有主张,这时光禄大夫谯周站了出来。
谯周当众指出去吴国不可以,道理很简单,“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三国志?谯周传》)”。
意思是自从有了皇帝,哪里有跑到别的国家去当皇帝的?
谯周认为一个皇帝跑到了别人的国家只能称臣,那么既然要称臣,而且根据政治斗争的规律,从来都是大国兼并小国,所以吴国终究要被魏国吞并,等到那一天,我们难道再跟着吴国去投降第二回?
至于另一个选择南中,谯周说,南中可以去,因为南中还是蜀国的地盘,但是陛下要早做准备,这个时候去已经来不及了,“群小之心无意可保”,意思是手下那些小将、小官、小吏们已经不再拥护你。
最终的结论很简单,就是投降曹魏。
谯周的投降理论发表后,朝廷一片安静,只有个别人怯生生地问了一句,“邓艾都到广汉了,他会接受我们的投降吗?”
谯周说,东吴还没有灭亡,曹魏肯定接受我们的投降。不但接受我们的投降,还要客客气气地对待我们,给我们的陛下封一块土地,封个爵位,诸位放心。
就这样,刘禅投降了曹魏。
…………
可以说蜀汉之亡是谯周说亡的,刘禅投降是谯周说降的。
谯周的得意门生陈寿曾经评价,“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这句话正面在说刘禅一家平安无事,蜀汉百姓免遭战祸,都是谯周的深谋远虑。
但后世很多历史学家大都痛骂谯周为卖国贼,认为蜀汉江山毁在谯周的三寸不烂之舌,都很义愤。
不仅后世,当时就有许多人谴责谯周,达到“路人皆指”的程度,一下子,使谯周中风躺倒。
蜀汉灭亡后,一部分蜀汉大臣被招往洛阳任职,谯周也在其中之列。司马昭认为谯周有保全国家之功,封谯周为阳城亭侯。又下书召谯周前往洛阳任职,谯周行至汉中,因为患病而停滞不前。
司马炎称帝后,多次下诏书催促谯周到晋国赴任,谯周带病前往洛阳,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谯周病重卧床不起,被拜为骑都尉,谯周认为自己无功,请求回到封地,但是司马炎不允许。
泰始
喜欢三国的女人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