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没让周恒等人等多久,他就在准备提审倭寇,那郑龙却跑进来道:“不好了,倭人撞墙自杀了!”
周恒听后也不恼,只是有些惊奇那倭寇居然有如此勇气,对着郑龙说道:“那你把他拖出去烧了!”
而当天夜里,他和赵敏就在县衙内宅住下。内宅也破漏不堪,只有其中几间房子还算完整。
一边的赵敏在县衙里面找到了一只锅,又找到几斤米,就在厨房里淘了米做起饭来。
周恒闲来无事在灶前烧火陪她。
周恒笑道:“嘿嘿,没想到你这个郡主还好烧火做饭呢!”
正在烧饭的赵敏给一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周恒发了好大一对卫生球。
这屋里没有灯,好在周恒已经不需要灯,赵敏更不需要,不过当灶底的火苗窜出来的时候,屋子里还是充满了光亮,在这冷冷清清的县衙里显得格外温暖。
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在县衙里面住了两天以后,大批粮食从附近各县运来,周恒吩咐大家将粮食摆在县衙大门外,然后提笔写了张告示:“即曰起,凡入城定居者每人可领粮百斤,截止到五万人;协助筑城者,每人每月银三两。”
周恒并让大家广为张贴,贴到各个乡镇,让周围的百姓都知道。
一边的大家见了告示无不目瞪口呆:“这要多少银子?”
其中王吉皱着眉头算了算,对着他们说道:“要知道县城要修筑完毕,至少需要两千人,六个月才能完成,单此一项就要四万两银子,再加上分发粮食,一百斤需银一两二钱,五万人就是六万两银子,而现在县里钱粮空空,不知大人有何良策?”
就看见一边的周恒如同怀里面揣了一个聚宝盆一样,取出五十万两银票递给他,道:“现在,它们交给你全权负责,这是我祖上留下的银子,此番就用在这里了,但是我不喜张扬,大家只管说是朝廷的拨款便好。”
听到此话,几个人都伸长了舌头:“这......难道说老爷您是财神爷?”
一边的王吉接银票心中感慨,暗道:“这.......这再有钱也没人这样花!从来没见过这样做官的,哼哼,这年头,哪个当官的不是只进不出,进少了还不行呢,看来我们清乐县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来了一位好官啊!”
就见县衙张贴了告示,其中的一下百姓开始时半信半疑。
有几个人过来察看,结果竟然是真的,每个人扛了百斤粮食回去,看着他们背上的大米袋子,不由得回去后奔走相告,接着满城百姓都来了。
等到了第二天,附近山上的人也下来了,而王吉一直安排人员出去采购粮食,运粮的车子增加到几百辆。
紧接着随后几天附近各乡也有一些人赶过来。十天以后,县城人口迅速增加到五万,原来空空的房子现在塞得满满的。
现在,县城的人气可是已经有了,嗯有了粮食,就在短期内的生活不用烦心了,周恒现在想的是如何筑城,他现在的实力杀些个倭寇固然没问题,但不能解决根本,他必须给本县百姓留下保障,一道坚固的城墙和英武的士兵们,就是很好的保障。
就看见一边的王吉已经召集了两千人,就等他下令开工了。
而周恒却吩咐等等,令所有人上山采石,又派大批人员建窑烧砖,接着周恒自己则围着原来的城墙走了一圈,发现城墙矮小,厚度不够,而且残缺不全,已经没有修补价值,除了西面一段紧靠清乐河还可以借用,其余都要推去重建了。
周恒带着赵敏和县衙里面的好手们,一起花了一天的时间勘查地形,发现清乐县城可以适当扩大一点,要知道城北靠山而立,城东扩至清乐河,西面借用原来的城墙,南面向外扩展一里,东南西北各设一个城门,门上建城楼,各门道内设闸门,门外有瓮城,沿城墙建有供作战用的敌楼十座,供射箭用的雉堞一千个,城墙高一丈六尺,厚九尺,城外三面有护城的清乐河环绕,各城门外设吊桥。
就看见一边的王吉看了草图倒吸一口凉气,道:“啊?这工程太大了!什么时候能完工?我看不如把原来的城墙修补一下算了。”
紧接着他就看见一边的周恒摇摇头:“着是清乐县的千年大业,不能马虎,如果照我画的图形修筑,至少可保本县以后数百年安宁。”
而王吉问道:“大人,那城墙主体用何结构?”
就看见周恒道:“嗯~,外用青砖,内填方石,细细填垒,用糊接实,如此一来,非常坚固,京城的城墙就是这么造的。”
然后周恒让一边的王吉吩咐下去,先做准备。
要知道第一步可是采石,而附近山上石头很多,但开采不易,搬运更加困难,如此一天下来,才采了不到百方而已,周恒觉得这样太慢了,于是吩咐下去:“暂需方石,采石五方并搬运到位者额外赏银一两”。
一听此话,这下清乐县里面的众人顿时争先恐后,城里人几乎全部出动了,现在漫山遍野都是去采石头的人,果然石头的供应快了一些。
而第二步便是烧砖,周恒让千余人在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连续建了十个大窑,在有经验的师傅指点下曰夜烧制,烧出来的这些青砖,每块青砖长三尺,宽两尺,厚两尺。
最后第三步就是伐木,清乐县的附近山上树木极多,伐木比采石容易,所以这点倒不用担心,尤其听说“伐木七方也可赏银一两”后,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
喜欢这个副本有毒吧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