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世上,无人照顾,为求活路,踏上江湖。
江湖到底在什么地方,没人知道。
但江湖却在每个人的心中。
有的时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的时候是看不见摸不到的。
江湖上有持刀行侠仗义的刀客,也有写意潇洒fēng_liú无双的剑客。
明武帝国的巨大版图之内,有十个诸侯国,在诸侯国内大小江湖门派无数,但真能排的上号的就那么几个。
例如邺国穿云剑派,齐国的水月山庄,后晋的惊雷院,魏国的青光山,吴越的阴阳门,南唐的武当山,后宋的雪狐宫,西楚的龙虎山,东闵的离火岛,前蜀的圣龙阁。
江湖事江湖了,不与庙堂有瓜葛,这是江湖上流传的非常广的一句话。
在江湖上没有国籍限制,只有门派上的区别。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条定律就开始发生了改变,或许就是从水月山庄的庄主成为齐国国师开始,再到楚羽嘉只身一人持剑闯王宫,让这一民一官两个组织终于产生了联系。
许多诸侯国的君主都开始在民间寻找这些江湖高手,有才能的赏赐官爵,有武艺的封将从军。
或许连楚羽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出现到底给这个天下的江湖带来了多大的冲击力。
在月陵城一间不起眼的小酒馆内,一个瘸腿的说书老汉,一瘸一拐的在酒馆一楼转悠着,一边转悠一边敲竹板讲故事。
他说的是什么,说的是那西北军如何在绝境中抗击西北蛮族。
说的是那虎岭关外攻防之战,将士们是怎么浴血奋战,抵住那数倍于己的齐国甲士。
说的是那年轻将军是如何带领三千五百骑杀入齐国国都。
说的是那三千五百西北老卒如何在齐国国都外与敌军战刀对战刀的对冲。
说的是那西北老卒如何为年轻将军争取来那五百步。
不知不觉,也说到了那年轻将军将剑夹在敌国君主脖子上说的那一句:“你的脑袋,我想什么时候拿走,就什么时候拿走。”
说到最后,那说书老汉仰头望向西北,一恭倒地,脑袋几乎贴到地面,起身之后仿佛是喝多了一般,身子晃了三晃,吟唱道:“城破曲终人亡,古道妻女哭断肠,自古只见郎君向西去,何曾见郎君东返乡。”
说完后那老汉抬手摸了摸眼角溢出的泪痕,喃喃自语道:“西北军返乡老卒刘洪山,愿背东而死,但你楚将军不给老头子这个机会啊……”
说书老汉暗叹口气,缓缓地转回身走回了那酒馆老板特意给自己准备的休息小桌,这时候他才恍然看见,在那小桌上面不知何时已经多出了一块约莫有三五两的银锭。
说书老汉这才抬头望去,正看见刚才一对听自己说书的男女带着那乖巧的小女儿已经走出了酒馆。
大雪之中,那年轻男子撩开帘帐,搀扶着那女子让其得意平稳的走上马车钻进帘帐之中,而后又将那小女儿送进车内。
等到放下帘帐,那年轻男子仿佛是感知到了什么,这才缓缓地转过身,对着那说书老汉鞠了一躬。
有那么一晃神的功夫,那老者仿佛是看到了那位带着自己驰骋沙场的将军就站在自己的眼前。
可等到了回过神的时候,那年轻男人已经驾车离去了。
马车驶出月陵城,直奔西北而去。
从地图上看,邺国就像是一个将军的头盔,在其境内共有五郡,东方的丹阳郡,南方的渡冲郡,西南方的平阳郡,西北方的水云郡以及东北方的青安郡。
五郡宛如是铁桶一般守护着正中央的都城月陵,这样的地势有好处,那便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然也有坏处,一郡如果被破,那敌军便可长驱直入直取邺国都城都城。
邺国东南两个方向多山峦丘陵,北方多丛林河流,西方就只有遍地的黄沙。
走出都城向西五百里,便到了邺国西北水云郡。
水云郡境内有两座大城,一座因城内有口天然泉眼而命名的通泉府,另外一座便是邺国边城胡马关。
通泉府倒也还好说,在其中的居民至少能安居乐业吃喝不愁,越往西走,土地就越是荒凉。
居住在通泉府以西的老百姓都喜欢用一句‘十里路九里沙’来形容这里。
其实这一句话就已经能将这水云郡西部的情况完全概括了。
通泉府以西,尤其是居住在胡马关附近的百姓民风尤为彪悍,别说青壮男子,便是妇人与七八岁的孩子,只要给他们一柄长矛,就敢与入侵的蛮族骑兵拼命。
但这彪悍的民风也是被连年不断的战火给逼出来的,在那个老将军还没到西北成立西北军之前,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荒漠蛮族冲破那所谓的胡马关入侵到水云郡内大肆烧杀抢掠一番,虽说每每都有军兵前来善后,但那也的被烧杀抢掠之后了。
以至于这里的老百姓,都不在相信王庭只信自己。
后来那姓楚的将军来了西北成立了西北军之后,这里的情况才略有好转,甚至还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场面,那便是那些连年侵入水云郡烧杀抢掠的蛮族反过来被西北军折腾的够呛。
每每到了发军饷的时候,那姓楚的将军就一句话:“要钱没有,要粮仓银库到是有几座,就看你们能不能自己抢回来了。”
然后就能看见在那段时间内,西北军的骑兵接连不断的出击进攻荒漠上的部族,甚至连军营当中的厨子都和骑兵借来了战马和马刀加入
喜欢最强剑仙奶爸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