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回神医献药为太后,长命羹立下奇功
诗曰:
未雨绸缪有奥秘,未卜先知老神医,
瓮山行宫献良药,化险为夷度危机。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是百家争鸣,到了汉朝以后,因为董仲舒说服了汉武帝,才开始儒家思想统治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说是诸子百家,实际上很多的理论都是相通的,儒道本身就互为师承关系,传说,孔子曾经向老丹问道,自称是老子的学生,道德经5000言,是道家的经典学说,里边许多道理,儒家也采纳了。经过1000多年的锤炼,到了宋辽时期儒道相互融合,达到了一个顶峰。医学本来就是黄学的一部分,所谓黄学就是黄帝内经。在儒家思想占领统治地位的同时,许多医学的教育内容,也被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所以才有,“不为良相,就为良医”的这种说法。医学采用的更多的是道家的学说,这里边有道家的宇宙学说,要求中医学家,要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中药学的18反,既是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道家相生相克理论的实践,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在到家就说“一生二,二生一”,所以我国传统的中医学理论,是在道家学说指导下形成的,许多医学道理,都与道家学说不谋而合。因此有些中医大家,不仅是中医学家,也有可能是资深的道学家。道学本来就有两个派别之争,一派讲究道,而重视道的研究和探索。另一派,虽然也讲究道,但是她们重点研究和探索的,是道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术。最流行的,就是五行学说,也就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演化出来很多不同的法术,大多数带有很多的迷信色彩,我们现在必须剔除那些糟粕,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1000年以前的人们,都是在这朴素的辩证法里生存的,所以医学家,有些也是道学家,她们掌握了大量的道术,你比如说五行学,麻衣看相等学说。一般的中医学家,对这些都有初步的掌握,只不过她们是以医学为主的。老神仙李明,也是深受这种影响的。
他在风雨之夜,把杨六郎从生命的垂危线抢救过来,又在黄土坡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治好了杨六郎的虐疾。在这一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她对杨六郎的行起坐卧,接人待物的一言一行,谈吐中吐露出的豪气,都没有逃脱李明对她详细的观察。李明经过自己的观察,又利用星象学的法术,通过杨六郎的五官,初步断定这个人,在大宋朝一定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不采取措施,有可能让牛圈村李家遭受灭顶之灾,作为李家的亲家,按照株连九族的排序,自己是逃脱不了的。更何况杨六郎的病,是由自己亲手治疗的,从哪一方面论?自己都逃脱不了罪责,所以自己必须亲自采取措施,把这种危机,降低到最低限度,把这个事态平息下去。
李明拿准了主意以后,回到家中,冥思苦想,想不出办法来。不仅仅是为李家发愁,为自己发愁,而更加主要的是牛圈村,一个村子的老百姓,几百口子人哪,再加上一些亲戚朋友,估计得有上千人受到灭顶之灾。李明逼迫自己,必须想出办法来平息这个事态。
想是想,这件事儿也太难了,韩昌韩延寿,是大辽国冀中地区的统帅,是南院的兵马大元帅,是萧太后的女婿,圣宗皇帝的妹夫。韩元帅不仅位高权重,而且是皇亲国戚,手握重兵,即使是圣宗皇帝,对她也要礼让三分。要想阻止这个人,辽国上下只有萧太后一个人了,只要萧太后出面,韩元帅一定会言听计从。
李明打定了如意,毫不迟疑,她吩咐自己的夫人,赶紧给她收拾行囊,把诊所的一切事物,委托给自己的姑爷李德仁,并和李德仁说,快则三两天,慢则四五天,我就会赶回来。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不要泄露我的行踪,不管多么着急,都一定要冷静行事。
交代完一切以后,老神仙李明上了马车。一路上,没有什么话说,找了一天一夜,60里路,李明的马车来到了瓮山行宫。
李明下了车,拿着萧太后赐给她的扇子,高举在头顶,轻轻的叩打门环。大门“支扭”一声开了,走出几个黑大汉,把李明团团围拢在中间,李明高声喝道,“列为大人停了,本人是京西李明,是给太后上供的,有太后赐予本人的扇子为证,请尽快通明荣总管,进某家进去。”
这些人虽然不认识李明,可认得太后的扇子,所有的黑衣人扑通一声跪倒,向着李明举着扇子,嘣嘣嘣,磕着三个响头,然后走上前去,向李明躬身施礼,其中一个黑衣人,赶紧的跑了进去。不一会儿,瓮山行宫,太监总管老荣,从大门里逐步的走了出来,看见却是李明,赶紧的躬身施礼,“不知道老神医大驾到,我这些猴崽子们没把您吓着吧?请老神仙赶紧的进来,有什么话咱们在屋里边说明。”
然后在她的带领下,李明进了宫门,在她曾经住的四合院里,与老荣,分宾主落座。
老荣,“老神仙,不知您有何贵干?”
李明,“总管大人,老夫失礼了。自从给太后看病以后,我一直挂记着太后的病情,不知道太后是否大安了。”
老荣,“太后她老人家洪福齐天,她的病已经痊愈了就是身体还有点弱,现在宫里的御医们,正在给太后调理身体,但是我看到了效果并不是很好。”
李明,“这正是老夫,最担心的事儿。所以今天冒死前来,给太后她老
喜欢浅山神话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