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从木,指一棵树在远处也能清楚看见的部分,本意是树梢或树冠。
树梢衍指表面化,中医说的
“治标不治本”,取的是这一层内容。树冠引申为目标,标识,还有靶子。
显眼了就是榜样,但过于显眼了,就成了众矢之的。据此又演变生发出一堆词,路标、商标、标语、标题、标兵、标价、投标、中标。
自我表彰叫标榜,友谊赛之外的叫锦标赛。
“凖”是准的旧写法。隼是猎鹰,是鸟的领袖。
“冫”表示冰冻和凝结。凖的原意是目标锁定。《说文》是这么释义的,
“凖,平也”
“水平谓之准”。这是俗话
“一碗水端平”的由来。凖是动态的。鹰锁定了猎物,但猎物是活的;水平面也不是静止的。
准有已完成和待完成两层含义。以前的皇帝一言九鼎,惜字如金,对大臣的奏折满意了,在折子的眉角处批复一个准字,这是准奏一词的起源。
准生证,准将,时刻准备着,这些都是未果的词,重要的东西正处在酝酿启动之中。
标准是兼容型的,但制式化。如果把标准比作服装店,里边摆放的都是制服和工装。
在那里边,个性是被剔除的。在标准的内部,除了制度,条陈,原则,法规以及规范之外,还有带头人。
这个带头人也没有个性,叫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可小觑。
“楚王爱细腰,宫人多饿死”
“纣为长夜之饮,通国之人皆失日”
“东施效颦”这三个老话题不必多说。再比如学模范这件事,有学得好的,有学得不太好的,还有装样子学的。
标准一旦出笼了,或出台了,就成了指南,但也可能成为借口和工具。
罗素从另外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事实上,我们有两种道德并行,一种是我们倡导的但并不去实行。另一种是我们日常实行的却很少去倡导。”老子反对给人的行为设定标准,他有两句著名的话:“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忠臣孝子是高耸的榜样,但也含着另一层潜台词。
一个人成为孝子,他父母的健康是失常的,再如果这个人不是独生子,那么其他兄妹的行为是该检点的。
乱世见忠臣,这是老话。忠臣浮出了水面,要么是国家局面出乱子了,要么是皇帝个人遇到麻烦了。
老子生活在春秋向战国的过渡时期,属转型时代。社会转型时期,人心是浮躁纷杂的,也是短视的。
“春秋二百四十年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细恶不绝之所致也。”(董仲舒《春秋繁露》)。
“细恶”不是大恶,是小恶。小恶都是短视惹的祸。
“细恶”不断积累,滴水戳穿了石头。老子的价值观,是在这样的社会气氛下形成的。
他还有一段话,既形象也高远:“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知,前后相随。”如果以这样的思路去理解标准和榜样,许多僵硬的东西就生动鲜活起来了。
喜欢先前的风气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