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风,城里的雨”,这句话不知道是谁说的,真是精到。一听就知道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说出来的,否则说不出。端方在中堡镇生活过,对“城里的雨”有了真切的认识。城里的房子密,巷子长,不怕风。可一下雨就麻烦了。雨过了,天晴了,可那些狭窄的、永远也晒不到阳光的小巷子就变得无比地龌龊,充满了泥泞和污秽。尤其是那些破损的砖头路面,每一块砖头都可能是**,一脚下去,“呼”地一下,泥浆就从砖头缝里pēn_shè出来了,弄得你满裤裆都是。有时候还能带上来一两片腐烂的蔬菜叶,腥臭的鱼肠子,或者变了形的鸡毛。比较下来乡下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乡下开阔,空旷,是风的故乡,更是风的舞台。风在乡下无遮无拦,无拘无束,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它无所不在,特别地恣意和狂放。乡下的风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旋转着来。开春的时候,它是东南向的,温暖而又潮湿,保留了海浪的痕迹。到了夏天,变向了,成了南风。后来再变,从西南那边跑了过来。西南风是风,也是火。是看不见的燎原。到了秋后,轮到西北风登台了,西北风特别硬,邪性,天生就带了一副惹是生非的气质,像鬼剃头,只要一夜的工夫,所有的树叶就被它剃光了,一个不剩。而东北风一旦来临,那一定是深冬,迎接它的只能是光秃秃的树枝,所以,它伴随着哨音,还伴随着硕大的雪花,因而,它既是凄凉的,又是温馨的,这完全取决于你们家的被窝暖和不暖和了。——风就这么转,转一圈刚好是一年。仿佛有规律,可谁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到底要干什么。你看不见它,它就是不放过你,要不然人们怎么会把它叫做“风”呢。风,怎么说才好呢,它只能是“风”。
西北风在王家庄已经连着刮了好几天了。王家庄的树木再也不是先前的模样,一副茂密和蓬勃的景象,它们嶙峋了,瘦得只剩下骨骼,现出了原形。它们像扒光了衣服的乞丐,吊在了半空。大地上全是树的叶子,干了,枯了,黄了,在地上盘旋,沙沙地响。就在这样的风中,公社的电影放映队来到了王家庄,带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车轮滚滚》。考虑到这是一部新片,四乡八邻的观众比较多,电影放映队在稻田里架起了银幕。稻已经割走了,但遍地的稻秸梗还在,有些泥泞,有些戳脚,放电影并不好。可是,比较起泥泞和戳脚来,最大的麻烦却还是风。风太大了,银幕就不怎么像银幕了,更像风帆,所有的观众都像是坐在帆船上。他们静止不动,却已经劈波斩浪。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一部电影就是一部电影,看了,然后散了,就这些。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一部电影只是一个序曲,等电影散场了,他们的娱乐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他们更看重的是一场电影之后的群架,也就是集体斗殴。电影反而是其次的了,成了一个借口。这一次是王家庄和张家庄的人打,下一次是高家庄和李家庄的人打,再下一次则是李家庄和张家庄的人打。循环着来,轮流着来。打架这东西有一个特点,特别容易上瘾。尤其是集体斗殴,你只要经历过一次,你就刻骨铭心了,心里头就老是惦记着。不管是打人还是挨打,打赢了还是打输了,你都希望再来一回。打架这个东西为什么能这样地吸引人呢?说出来能吓你一大跳,是疼。这一点不打架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的。疼这个东西过瘾,在你被击中的时候,在你的疼痛汹涌上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反而毫无畏惧,你的勇敢是惊人的,你的爆发力是惊人的,怒发冲冠具有无可比拟的快感,你一下子就疯狂了,成了酩酊的、强有力的人。疼痛能使胆怯的人大胆,大胆的人英勇,英勇的人壮烈。你会为自己而震惊。你的潜能是巨大的,那些你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你一下子就做出来了,眼睛都来不及眨巴。所以,乡下的年轻人喜欢电影,电影只是一个方面,另外的一个方面就是打,就是疼。打完了,疼完了,人一下子就舒坦了,过足了瘾,能舒服十来天。越想越后怕,越想越满足。
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晚上的电影是为端方一个人放的。端方善于战斗的形象,尤其是智勇双全的形象,在电影散场之后彻底建立起来了。端方的这一片天地毕竟不是他亲手打出来的,说到底,佩全不服。端方没用一刀,没用一棍,没用一拳头,完全是依靠“政变”的方式取代佩全的,并不那么光明正大,并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佩全在这个晚上一定要仔细地、全面地考察一下端方。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一圈。打架这东西当然需要力气,可光有力气也是不行的。等看完了电影,端方,你是真的还是假的,一下子就全部端出来了。你要是不行,端方,咱们的日子还长。
电影很好。这是一部关于解放的电影,换句话说,这只能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这同时还是一部关于人民、关于敌人、关于枪弹、爆炸、历史、牺牲、消灭、光荣、鲜血、理想、仇恨、尸体、胜利、千军万马和排山倒海的电影。概括起来说,透过弥漫的硝烟,人民在一点点好起来,而敌人在一点点烂下去。电影很好。好就好在场面巨大,伤亡也巨大。这一来就好看了,爆炸和死亡都无比地壮丽,一大片一大片的。满世界都是活着的人,满世界也都是死去的人。
第二次换片的时候红旗从人缝里挤
喜欢平原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