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洪阳十三县中位置最偏僻的一个县,县内大姓为高,占百姓中五成之多,是以此县以高为名。
按理说,像这样的宗族县,族中向来互帮互助,除非天降灾祸,饥荒满地,无奈之下为求生才会一起卷入造反这条路。
可如今北晋代周,为安抚百姓,特意免了洪阳三年的赋税,加上无灾无祸,高县的老百姓日子应该过得比前几年还好,怎么会想不开造反呢?
问题就出现在高县的叛军统领高行功身上。
这个高行功,是高县高氏一族的宗长,在今年五十一岁,早年间曾在周军从过军,官职最高时曾担任六品都尉。
后来负伤,右腿残疾,高行功成了个行动不便的瘸子,无奈退伍。
此人因为多年军伍生涯,乃是西周死忠,更因自身伤腿出息晋军之手,对北晋恨之入骨,洪阳府归到北晋管辖之后,他就开始想办法在高县生事。
高行功担任宗长多年,在高县当地尤其是高氏一族中的影响力很大,有他撺掇,高县百姓渐渐对北晋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抵触情绪。
本来在这个时候,高县局势虽然有些剑拔弩张,但还不到起兵造反的时候,只要能稳住,县衙官吏不停安抚劝慰,时间长了,百姓这些抵触情绪自然有慢慢消散的时候。
但万没想到,李集在寿县起事,声势浩大,还击败了北晋官军。
这下好了,高县局势本就不安稳,北晋这一败,以高行功为首的西周死党开始蠢蠢欲动,意图不轨。
这时,县衙的新任县官也意识到了不对,此人算是个有决断的,见机不对,就想提前下手,于是秘密派人向府衙调兵,想做镇压警示。
却不想谋事不密,此事竟然走漏了消息,让高行功知道了。
这高行功为人狡诈聪慧,得到密报后,立刻召来高家各支族人的族长,诈称自己得到消息,官军认为高氏和叛党李集有联络,准备拿高家人杀鸡儆猴,震慑诸县。
现在县令已经派人去府城调兵了,等府城兵马一到,立刻血洗高县高氏一门,到时男的杀头,女的为奴,高县高氏一脉从此断绝泯灭。
也不知是高氏族人脑子傻,还是高行功口才了得,就这套漏洞百出的说辞,竟让他真的说动族人跟他举旗造反。
好在因为之前局势紧张,高县县令心里早暗自有所防备,高行功举事之后,带人攻打县衙,却发现县令等一众官吏已经感觉到不对劲提前开溜了。
没能杀了几个北晋的狗官祭旗,高行功悻悻不已,逃跑的高县县令却很是庆幸,尤其他事后得知与高县前后脚叛乱的红石县县令的悲惨下场后,不由心里一阵后怕。
要不是自己机灵,恐怕如今脖子上这脑袋也搬了家…………
…………
高行功起事后,和程家兄弟一样,也给自己套了个名号,叫平晋大元帅,摆明了同北晋朝廷叫板,态度猖狂之极。
不过高行功虽然名号叫得响亮,但实际手下势力甚至还不如程家兄弟。
程家兄弟四个好歹还有些勇力,麾下也有一些敢在战场上拼命的绿林凶徒。
但高行功手下多是本宗族人,九成都是农家平民子弟,整支叛军中,除了几十人当过县衙衙差巡丁之外,就只有高行功这个年过五十的瘸子在战场上摸过刀。
如此叛军,说是乌合之众都算客气的,要不是他们手里有高行功从县衙弄来的兵器铠甲,几同流民无异。
不过,高县叛军也不是一点优势都没有,否则高行功瞎了心,也不敢带着这帮族人造反,前文也说过,高县有地势之利,易守难攻。
高县所在地形高缓,群山环抱,茂林乱生,道路蜿蜒曲折,不是当地人,走着很容易就能迷路。
更重要的是,高县气候潮湿闷热,易生瘴气,本地人呆习惯了还好,外人来此,一遭不慎就会受瘴气影响从而生病。
这也是为何高县高氏一家独大的原因,因为外姓搬来的人家,很少能住时间长,久而久之,高家枝繁叶茂,在县内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多。
地形复杂,无法大规模行军,易生瘴气,更是让人心生畏惧。
出兵打仗,怕的就是水土不服和时疫、瘴气等引起的士卒大量生病,这病魔要是肆虐起来,死的人可比打仗要多得多。
兵书史书类似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大军出征,本来是十拿九稳,结果一场时疫,兵力损失惨重,无法迎敌,继而大败。
是以,凡是带兵打仗的将军,宁愿连败几仗,也不愿意麾下士卒沾染时疫瘴气。
打了败仗,只要不是一败涂地,运筹帷幄,之后还有机会反败为胜。
但要是沾了时疫瘴气,那是死是活,全看天定,半点不能由人啊………
正因为如此,虽然明知麾下叛军战力薄弱,但高行功仍怡然不惧,靠的就是高县周围的这些瘴气,和境内那复杂多变的地形。
他料定晋军不敢大举来攻,所以悠哉悠哉的做自己的土皇帝,打算将来西周重夺洪阳,自己再去欢迎“王师”,必能饱受嘉奖,封官进爵。
高行功的想法不能算错,换作旁人领军平叛,还真未必敢冒着瘴气攻打,但错就错在他碰上了颜魁。
而且不知是天命在颜,还是系统有意相助,颜魁前段时间抽了回奖,正好用得上高县这场仗。
…………
【避瘟旗】可以阻挡时疫、水土不服、下毒、瘴气等一系列对军队的病理性
喜欢演义级猛将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