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火,使用“抛射”的技法杀伤敌军,根本无需瞄准,朝着一个大概区域覆盖射击就可以了,射到什么算什么。
一个普通士兵射出的弓箭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四十米的状态,这个概念其实是很可怕的,近距离杀伤力极大。但是如果要射击一百米开外的物体,在经过长距离消耗动能后,其实速度已经很小了,所谓“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而且战场上的盔甲盾牌,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箭矢的威力。
弓和弩是两码事,弓的射程、杀伤力完全依仗射手的臂力,因此射程有限。而弩多依仗机械之力,因此古代一些大型弩箭的射程要远得多,可达五百米以上,杀伤力惊人。如战国的连弩车、秦弩、汉代的大黄弩、唐朝的伏远弩、擘张弩等等。弓既然有这么多的缺点,为何古代战场上,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把它作为第一选择?
远程武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打击面大,弓箭手往往结成方阵,挥手间就是一片箭雨,稍稍调整角度就可以覆盖全场。另外如山地伏击战、城市攻防战等,只能通过弓箭、擂石这样的兵器来杀伤敌人,要是没有箭,这仗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打。而且古代战争多是这样的作战。让战士们在旷野上摆好阵势捉对厮杀,是最下等的战法。
不是射不死吗,怎么又致死率极高了?远距离情况下,弓箭确实射不死人,但是弓箭极易给人带来创伤。战场上不是人人都有盔甲,另外就算再好的盔甲也不可能把人体全部包围起来,总有露在外面的部分,而且战场上那么多人,射不中这一个,说不定就射中另一个,只要被射中,肯定疼痛难忍,无法继续作战。为何这么肯定?看看上图这些箭头就知道了。
带弯的、带刺的、带棱的、带刃的、带十字锥的、带放血槽的等等,只要被射中就是重伤,血流不止,想把箭头拔出来,连皮带肉就是一大块。而且为了增加杀伤力,古人还会在箭头上“加料”,比如装个倒钩、淬毒等等,最常见的就是涂抹“金汁”。
伤口往往迅速感染溃烂,实在是歹毒至极。
因此很多古代名将在中箭后无法痊愈,最终死于箭伤复发,如养由基、老黄忠、太史慈等等。所以,“弓响人灭”、“武艺一十八般,唯有弓矢第一”的俗话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在挑选长弓兵时,能拉开弓的就能当长弓兵,但是淘汰率非常高,只有膂力超群的人才能做到。但是能拉开弓不一定代表能上战场,经过非常严苛的训练只有,长弓兵才能在战场上一次性射出十几二十支箭,射完一轮基本上已经脱力了。
秦朝末年,刘邦项羽相继起兵对秦作战,秦当时
的统治者二世胡亥残暴,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江山,但战争却远远没有结束,天下不能任由诸侯割据,项羽势大,分封诸侯,自称霸王,但却没有结束战乱。刘邦在汉中不断发展,在韩信的辅助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开始征伐天下,项羽是军神,可是他太过孤傲,最后,刘邦占据了北方大片土地,而项羽只有一小片领土,双方鸿沟对峙。
鸿沟对峙时期,项羽的粮道被切断,而刘邦坚持不出战,项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每天,项羽都会在城下叫骂,可是刘邦完全就是一个泼皮无赖,项羽怎么骂得过刘邦。
有一次,两人又在叫骂,项羽看见刘邦在明处,就拉弓射箭,这一箭正中刘邦胸口,但由于距离太远,项羽没有看清射中了哪里,刘邦就诓骗项羽,说是射中了自己的脚后跟。
很多人都在疑惑,项羽为什么不用毒箭射刘邦,一旦使用毒箭,哪怕是射中脚后跟,也够刘邦喝一壶了,更何况实际射中的还是刘邦的胸口。
弓箭刚开始完全是木制的箭,后期才有了箭头,青铜时代,箭头是青铜,到了秦汉,铁质箭头已经非常普遍了,但不是所有箭头都是铁制的。箭又分为竹箭、木箭、兵箭、弩箭,前两种杀伤力不大,但可以用来打猎,兵箭是军队用箭,兵箭也分很多种。
弓箭起源很早,也有不少名弓,比如项羽用的就是霸王弓,弓弦相传是用黑蛟龙的筋制作的,普通弓箭射程也就是三百米,但项羽的弓箭,哪怕没有传言的那么神奇,但有效射程也要达到四百米,这是有根据的。
项羽力大,所以用的弓也是强弓,射程远是正常的。霸王弓有效射程应该是四百米,但项羽刘邦至少相距五百米,所以项羽射出去后也没有把握射中刘邦,这也是为什么刘邦说射中了脚后跟,项羽也没有办法反驳。
至于为什么不用毒箭,根本原因是那时候根本没有毒箭,毒箭出现已经在后汉了,是由一个叫耿恭的人发现的,用的毒也不是什么见血封喉的剧毒,而是用乌头,也叫附子,根、茎都有剧毒,中箭者如果伤及要害,也是会感染送命的,毕竟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所以项羽不是不想用毒箭,而是根本没有毒箭可用。如果真的使用毒箭,而射中的还是刘邦的胸口,可能中国历史真的要被一箭改写了。
历史的烟云,拨开后看到的是人情冷暖,也是世态炎凉。
防身武器这个很容易理解,弓箭手虽然是远程兵种,但敌人并不会因为你是远程兵种而不砍你,如果阵线被突破的话,弓箭手也需要参与近战,没有武器怎么行?
唐六典里说,唐代的弩手装备陌刀
喜欢磨刀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