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的十二位道君中,诛仙道君,在世间名声一向不怎么好。
因为他神志不清,经常喜欢杀人,好像是修行有点问题。这些年一直在武当山,两位真人看守着诛仙道君。诛仙道君自己也知道,所以用道门最好的铁链,把自己给锁住。
如今大事将起,道门回归,各地的道门修士纷纷响应。
武当山,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挑水真人选择去两界山,保卫大唐。而和风真人,选择了接受道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两边都不能说是错。诛仙道君现在,看着自己的弟子,说道:“你走吧,别管我了。”
挑水真人跪下,磕了两个头,然后离开洞府。
原地,诛仙道君的眼睛,逐渐变红。他怒吼一声,一拳一拳砸向旁边的擂台。这就是他喜欢发病的原因,必须绑起来,不然出去了又是为祸人间。
挑水真人走出这山洞,已经有人在这里等着了,正是和风真人。师兄弟对视一眼,和风真人有些于心不忍,他说道:“师兄,真的要去两界山吗?”
和风和挑水,都是诛仙道君的弟子,只不过入门的时间差不多,都称呼对方为师兄。和风真人成为山主以后,两个人的感情,没有丝毫减弱。
在这动荡的时候,挑水真人选择去两界山,说明他不支持道门。那以后道门,肯定不会待见他,说不定还要夺去他的真人之位。去了那,可能会身死道消,为什么还要去呢?
和风真人很是不了解,再次说道:“师兄,你是不是被儒家和佛宗的理论给误导了?”
挑水真人微微一笑,说道:“三教理论,都有可取之处,怎么能说是误导呢?”
师兄弟争锋相对,和风真人厉声说道:“师兄,大唐的百姓,不需要你。若是唐人守不住,自有道门出手,你又何必要去送死?两界山外,一个小小真人,可是翻不起什么浪花的。”
在妖族的大军面前,一个真人,能做的事情,确实不多。
挑水真人不以为意,说道:“守得住的。”
和风真人冷笑一声,说道:“师兄,你说拿什么守?是用儒家的正人君子,还是用佛宗的慈悲之心?好好在武当山上修行,师尊让你静心,你是不是忘记了?”
看了他一眼,挑水真人笑道:“想想大唐无数人,前往两届山,我还哪里静得下心。”
和风真人又问:“师兄,大道也不要了吗?”
这世界上,有比大道还重要的东西。挑水真人说道:“三教九流,都有可取之处,我马上就要走了,师兄你可想听一听,不是我道门的经典?”
和风真人伸出手,掏了掏自己的耳朵。
挑水真人这才开口,跟刚才小师弟讲的差不多。
儒家的宗旨是“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修身过程包括两个基本环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就是正确地认识事物,可以通过读书、论学、应接事物、反省内心等活动而达到。
致知是格物的继续,通过对格物之所得进行综合思考、整理加工而达到体会天道和人伦;诚意就是锻炼慎独,做到既不欺人也不自欺,独处时也象被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仍然克诚克谨;正心就是排除情欲的干扰,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虚壹而静”。
修身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儒家的人格范畴非常丰富,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节悌、中庸忠恕、平和慎独等,其中最基本的是仁义礼智和中庸。“仁”相当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共情”,它是爱和理解的基础。“仁者爱人”,“义”是指人的行为必须合乎法度、身份、lún_lǐ规范。“礼”是比“义”更具体的行为规则,“智”就是博学而智慧。
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它们是仁、义、礼、智的四个“善端”,只要把这些善端加以开发扩充,就可以完成仁德的内圣修养;如果进一步把这种仁德外化于社会,施仁政于民,就是儒家的外王事业。
既然善端是先天具有的,于是有圣人断言:“万物皆备于我”,认为人对万物的知识都是先天具备的,只要“尽心、养性、反求诸己”,就可以把它们发掘出来。
有大贤人据此创立了心学,提出“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心即是理,心外无理”。这个理论与佛教“阿赖耶识是产生一切现象的种子”的观点是相通的,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也有相通之处。
听了半天,和风真人问道:“就这些书上看来的东西,没有什么说服力啊师兄。”
挑水真人微微一笑,换了个姿势,又讲起了佛宗的经文。
佛经认为,好坏是人编造出来的。人类发明了规矩,然后就把不符合规矩的东西称为坏的。只要放弃规矩,好坏也就不复存在了。没有好坏,没有真假,没有善恶,没有美丑。好就是坏,真就是假,善就是恶,美就是丑。“秽土即净土,烦恼即菩提”,“世间即涅盘”,“众生即佛”。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就是说,世界本来是浑然一体的,人们用“分别”的眼光把事物区别开来,于是就有了上和下、大和小、好和坏。这种分别不是事物的固有属性,而是主观臆想的产物。
佛教的相对主义还体现在对世界本原的看法上。佛教所谓一切皆“空”,不是说什么也没有,而是说一
喜欢磨刀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