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践行的。
如果失去了对“道”的崇拜、践行,即表示丢失了自己最根本的“信仰”。
因此,历代道教徒无不“尊道而贵德”,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德”为成道的基石。进而积功累德,清心寡欲、为而不争、淡泊名利、慈心于物、济世利人。以期渐臻自己的信仰、德行和修为,从而最终实现“修道、得道、成道”的愿望。
谢宝树看着有德道人,说道:“口口声声讲道德,不还是为了利益吗?”
有德道人冷哼一声,直接飞身离去,留下那些散修。
谢宝树看着他们,说道:“告诉你们,今天来报仇,不是来跟你们谈论道德的。你们以为刚才的手段,充满了正义,其实在我心中,狗屁都不是。”
说到这个,谢宝树就来气,有深仇大恨的,又不是他们,而是景宁。
他们站着说话,当然不腰痛。
谢宝树决定给这些散修上一课,坐在空中,开始滔滔不绝的讲经传道。
《道德经》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修道行道先问己,问心问身安舒否?能安能舒何外求,心安身舒便是道。道是大慈大悲,大慈大爱,道光普照天地万物,使万物生生不息,绵绵不绝。
德字是双人,一心听四方,有一才有二,有二才有三,有三才能到十,做到十全十美。两人是两个我,一个真我,一个假我,真我代表灵魂,假我代表ròu_tǐ。ròu_tǐ是短暂的,只有百年左右,灵魂是永恒的,它是依人活在世间所累积的善恶记录,由上天因果宫的大电脑来分配,做転世物种的根据。
灵魂在道门称为三魂七魄,魂是善的,有智慧,有判断能力,有罗辑,有创作的,有善恶是非能力的,等等。魄是受外界的影响而行,产生贪嗔痴,七情六欲,好名利,好财色。是以修行,修炼就是修魂指挥魄,使魂魄合一,由ròu_tǐ做出利益万物,处下而不争,如大海能容纳天下百川,供养万物之生存,而做到十全十美曰德。
心与灵合一则方寸不乱,永保清心,不受五贼所扰,因而心神定静,无思无念,久之必精神怡爽,灵性亦清静,促使脑液内浊水日渐自清,脑液清,智慧开,心灵合一,清静如神灵之智慧,知过去或未来,天人合一。
思想纯正,当心灵合一如神灵,则所思所想至公至正,无私、无为而为,代表圣贤之思想,一切以人民、社会、国家之福祉为依归。纯正思想即为圣贤思想,也是受万人所敬仰,圣贤思想为中华夏
道统之思想,百姓所学习之思想也。
纯正思想代表圣贤思想,圣贤之脑神经所发出之声音、文字及手脚之行为,一定依社会之弊病而医治之,所言必有因,希能唤醒世人,文章必有救世之真理在,所到之处必能化灾弭劫,促使地境平安,故其行为为众人所敬仰之,亦为人所要学习之榜样,此行为可比美天地,为道之代表也。
综观各宗教,表面看来似乎是大相径庭,其实是因传教方式的迥异而呈现多样的面貌,基本上都离不开“道“,譬如国外的“博爱“、佛宗的“慈悲“、回教的“清真“、儒家的“忠恕“、道教的“道德“,个中的精髓无非是在劝世导善抑恶,将人性的善升华到最高点,所以“道“其实是在教导人如何成为“人“本身,符合日常生活的需求而已,并非想象中的浮面不实或神秘难测。
一般而言,道教几千年来有分为很多的宗与派,但总结来讲,他们都是涵有道德的,且道德量是非常高的,只要他们能为邻里、为国家做更大的服务,他的果位就越高。以道教来说,“道“就是“心之德“,那么何谓心之德呢?即一个人起心动念所产生的念头是善的,是慈悲的,是大智大慧的,我们称为“道“。
景宁在一旁,有些听不下去了,拍了拍谢宝树的肩膀。
谢宝树这才停下自己滔滔不绝的演讲,他刚才说的有些激动了。
关键是那些体修,还听得一愣一愣的。
谢宝树刚才就像是个道门真人,一大群人,坐着听经。大仇得报,景宁拉着谢宝树,准备离去。谢宝树临走之前,回过头看着那些人,笑道:“其实我不是来自南罗琦州,也不是什么陈家的人,只不过也是个散修罢了。”
说完,他带着景宁,急速飞奔而走。
鹤顶山庄,传来一声撕心裂肺的喊声。
似乎是那亲手将自己儿子送出去的薛泰。
(本章完)
喜欢磨刀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