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丁玲的母亲姓余,名曼贞,后改名为蒋胜眉,字慕唐。她是一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向往革命的我国早期妇女运动者。丁玲的长篇小说《母亲》就是以她的生活经历为素材创作的。《母亲》原打算写三部,共三十万字。丁玲曾自述,第一部是写她入校读书的斗争,至1912年止;第二部是她从事教育事业的斗争,至1927年止;第三部是写她在大革命失败后对于革命失败的怅然及对前途的向往。1933年丁玲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秘密绑架,拘禁在南京三年,《母亲》的创作被迫中断,只完成八万多字。丁母留下一部六十年的回忆录和一百余首诗,这是研究丁玲的弥足珍贵的资料,也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母亲》这部未完成之作。故作为《母亲》的附录,附之于后。
丁母回忆录曾在中国丁玲研究会编辑的《丁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上发表。发表时编者对书稿作了如下技术性处理:一、总拟文题。二、原稿为竖行,繁体字书写,未句逗。现予以标点断句,横排,把繁体字、异体字、俗写字改为简体字,通用字。三、每岁次之后,加〔〕号注明公元纪年,并提段。四、原稿因形近、音近错用的字,现有其字的,保留原字,另加〔〕号注明正确的字,现无其字的,径改过来;个别明显的衍字径行删去;脱漏处加〔〕号补充或说明;难懂的方言加〔〕号注明通行的字。五、原稿中个别双行夹注,现排成单行,加〔〕号标示。
丁母的诗,除其中十首在丁玲所著《我母亲的生平》一文中被引用过外,余均未发表过。现由丁玲之子蒋祖林提供刊出。
丁母回忆录
今天乃民国三十年正月十二日〔1941年2月7日〕,避国乱居乡村知非庄。四无邻居,庭院寂寞,而窗外山水极畅胸怀。无书可看,无人可谈,何以消此永昼?回忆往昔如梦,何不将经过六十四年之事实能记忆的写出,从一岁述至六十四岁,以年记述,分为三段:第一段仿小说之名称,曰《繁华梦》;第二段谓之《幸生》;第三段曰《余生》。主体虽则以年记一人之经过,而内容却极复杂,写时代之变幻与各种的新奇,虽无可观,亦有可惊可吓之处。其记人情风俗,社会教育,时代改革,文化之勃兴等类,亦复不少。惟困乏学识浅薄,不能用文字装点,存留于世,并无甚希望而谬述。只不过年老无寥〔聊〕,实欲写一二之苦痛,留与后人作为纪念耳。
繁华梦
一年〔1878年光绪四年〕
七月秋,产曼于古州官署。时太守公五十有二,复得此最幼之女,甚喜。因梦游古刹,于佛座前拾曼它〔陀〕花,顷刻变幻,似梅非梅而醒,故名之曰曼,号似梅,以示不忘。曼生下即乏乳,又未足月,居母怀只七月,身体极其弱小。而太夫人生产过多,抚育精力亦来不及,只得雇奶母抚之。
次岁〔1879〕
春,太夫人饮于同乡蒋家,酒后戏言,竟将yòu_nǚ许给伊三公子。太守公不以为然,说:吾家乃清寒士族,攀此富贵家子,悉他日若何?恐误我爱女。母说即〔既〕已许诺,不便番〔翻〕悔。假使自己有能力,命运佳,亦无所畏,好歹听其自为,吾亦了子平之愿。
三年〔1880〕
期满升级。上峰以太守公长吏才,令名冠群僚,调抚南蛮。眷属难于携随,惟有送眷返里,自家上京引见。彼时太夫人复举一幼子。时曼早已断乳,呀呀学语强步矣。交给用多年的一老媪带领。因缺奶体弱,食物难消,渐成痞疾,医药无效。延至——
四年〔1881〕
春,竟双目失明,淹淹〔奄奄〕一息矣。太夫人与老媪均哭泣,准备衣物。忽来一邻妇,说某处占课极灵,何不试求?母遂命人往。卜课云:向西十五里,有一不行时之村医,服一帖即好。于是照课而行,果然灵验,日有起色矣。
五年〔1882〕
大姊病故。母氏悲哀不起,思念过盛〔甚〕,大有疯魔之状。时父仕于外,来信命二姐入赘,家人纷忙,母亦渐忘忧矣。
六年〔1883〕
春,接外祖母来奉养,又接一教书先生来教兄侄等,曼亦入学发蒙。然因身体苒〔荏〕弱,母师均听其自便,不加管束。季秋,母送外祖母返里,并携幼弟去,家中陡现寂寞,二兄忽然生病,其势甚凶,嫂姊焦急万分,欲差人去接。而彼时交通不便,虽距离只数百里,往返需月余,若隔重洋。等得母回,兄病以〔已〕早好。
七年〔1884〕
居孀的长嫂病故,遗有一子。母哀痛较前尤甚,于是竭力抚爱孤孙。侄比二兄要长三岁。下季,二姊产小孩后生病。母极忧惧,忙迫中携二兄幼弟与曼三人往。因相隔有数十里,住了月余,将二姊母子亦同接回。这月余的作客,却便宜了我三人,真有趣味得很。伊家前临市镇,后近乡村,屋子又大。有高山,有平原,有溪水;又逃掉学堂不念书;又不看见那恶面的先生;妈妈又不来管束。我们不是在前面卖〔买〕东西吃,就是在后面捡石头子打水泡玩,或赛跑跳高,乱喊乱唱糊〔胡〕闹。因此处四面皆山,有回音,更回兴趣。又无人迹,胆子也大,好玩极了。那里还记得家呢!回来要过年了,而且每到过年时我总要生病,玩也玩不得,吃也吃不得,讨厌极了。等得人好,年也完了,又得进学堂了。
八年〔1885〕
喜欢丁玲全集(1)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