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是朝会,朝会之下,君臣议国事,宫眷及太监都不可参与。
赵匡胤当着这群股肱之臣,言语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说明心中的真实想法。
“辽国使臣上书这件事,朕已经想了两天,朕觉得,此仗如果对方逼得很紧,那就别无选择。但如果不是,那么最好还不是不打的为好。”
说着,赵匡胤抬头把这群大臣挨个看了一遍,神色肃穆,显得脸上皱纹愈发的多了。
“并非是朕示弱,朕南征北战几十年,打过多少了不得的对手!这天下就是这样打下来的,朕又怕过谁来?奈何:国库空虚啊!立国不过十数年,国力孱弱,辽国又正是最强大的时刻,现在打仗,委实是吃劲的很。”
“至于打北汉嘛,倒不是打不得,但是北汉交界的地方,是高太尉的忠武军……”
赵匡胤一说到这里,众臣全都明白了。
原来皇帝一直担心的,还有这个问题。那就是一旦出兵,军队主导权的问题。
这个高太尉,可不是一般人。
他是赵匡胤的妹夫,燕国长夫人的驸马爷,叫做高怀德。
高怀德素以武勇著称,是大宋的开国武将之首。就算是石守信,曹彬等人,无论武功还是资历,也都在他之下。
他历仕数朝,又是皇帝的亲妹夫,在朝中有着超然的地位。
累功至检校少师,进而封为检校太尉。宋代有检校二字的,职位都在正职之上。
检校太尉正是武官之首。
而现在这位高太尉所驻扎的地区,正是和北汉交界的河北忠武军所在地。
高怀德任职忠武军节度使。
这个职位正是赵匡胤自己之前曾经担任过的。
有意思的是,赵匡胤黄袍加身前,任职殿前都点检,而此时高怀德也被他封为了殿前都点检。
可见赵匡胤对他的信任。
此时开战,如果派人前去主导战争,未免把高怀德闪在身后,会令他不快甚至得不到支持。
但如果直接任命高怀德为总指挥,不但破了赵匡胤禁止边军专权作战的规矩,也怕他万一战败影响士气,不吉利。
其实,说白了,就是赵匡胤担心权利给的高怀德太大,会出问题。
同为殿前都点检,同为忠武军节度使,同为帝前威望最高,功劳最大的武官。
两人的相同点太多了。
如果再把与北汉对战的绝对指挥权力交给他,指挥国内大部分兵马,岂不是正合了当初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的一幕。
对此最敏感的自然就是赵匡胤自己。
所以即使打北汉,赵匡胤也绝不想由高怀德亲自指挥,掌握兵权。
赵德昭心想这一点我还真没有想到。
其实历史上的高怀德忠勇敦厚,性情坦率豪放,不拘小节。
看似并无威胁,但黄袍加身前的赵匡胤岂不也是这般。
“既然如此!先不打北汉也可以,但是必须要派人过去河北加强防御,以备不时之虞。”
这次他的建议得到了赵匡胤的认可。
“这一点倒是朕也想过的,那么诸卿以为派谁过去防卫合适呢?”
赵光义真想举手报名,可是既然只是防御,到了那里只怕毫无作为,而舍弃了京师,赵德昭只怕更加得圣上恩宠,所以终究还是忍了下来。
兵部尚书黄元义想要自荐,却知道不可能,因为兵部主管全国兵事,料想圣上也不肯放自己前往。
但手下的兵部侍郎袁令城,似乎职位又小了些,更加不会得到高怀德的首肯。
正在这时,赵德昭却直接开口道,“臣以为,此去河北,当以赵元佐挂帅最佳!”
马植与黄元义同时惊讶的看向他。
两人都搞不懂,此时赵德昭非但不自荐,反而主动举荐赵元佐,是为了什么。
这一幕就连老谋深算的赵光义都没想到,齐王居然主动帮自己的儿子推荐这个重要的职位。
马植暗暗着急,连忙看了王溥一眼,心想殿下速来不喜读书,现在有了这个抓兵权的机会,为何不直接求来,既可直接免去翰林院学习之苦,又可拿到兵权,何乐而不为。
他希望王溥及时劝阻齐王,收回推荐,改为自荐。
然而王溥到底姜还是老的辣,他已经多少猜到了赵德昭的用心,所以看着马植,微微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意思你的想法不可行,但我知道你的意思,问题不大,你只管放心。
而晋王派一边,众人也是面面相觑,互相以眼神致意。
大家都想,齐王怎会有如此好心,罢了!他一定是想把赵元佐先远远打发出去,然后自己抢了那占城稻种推介使的职位,好捞取功绩,追求民心。
可惜!赵光义心道,“你难道忘了自己此时正在翰林院学习,翰林院的大考天下知名,你一日不过大考这一关,就一日不能出翰林院转任他职。”
“那时候这稻种推广的位置,还是要落在本王这一边。你赵德昭只怕落得个鸡飞蛋打,什么也得不到。真是鼠目寸光啊!”
黄元义也是心中嘲笑赵德昭,“齐王这次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但没占到便宜,反而吃了大亏。”
赵光义想到的,赵德昭这边的也想到了,不禁也替齐王着急起来。
赵匡胤也对赵德昭的举荐有些意外,不过显然是欣赏多于不解。
在他眼里赵德昭和赵元佐都是皇族,就应该如此互相谦让,礼敬才是。
“德昭你能如此想,朕深以
喜欢大宋嫡子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