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商量的国事难道不是和你们自己息息相关吗?
李高煦咳嗽两声,“燕军北上抵御蒙古大军,的确是应有之义。”
这厮也不反对,李允熥差不多懂了……八成这三位已经商量好了,只是通报而已。
“那我……”
“陛下请安坐。”徐氏叹道:“如今金陵局势复杂难言,两方混战……应天府人口流失,多少村落无人烟……”
“五年大战,谁是谁非,已经不重要了。”
“此刻,当携手并进,力挽国事。”
“太组皇帝定下燕王、宁王守边,此策不可更改。”
“陛下,拟调三万燕军,另从龙潭大营中,选五万精锐,一同北上,汇合北地兵力,理应能驱逐蒙军。”
李允熥眨眨眼,立即想明白了其间缘由……为什么要拉着自己说这件事了。
两个多月前,李棣率军过江,先后收拢之前败军降卒以及举军来降的平江伯陈瑄,麾下大军约莫六七万战卒,调动三万北上,差不多是燕军的一半,说不上主力,但也不能算是偏师。
但于此同时,燕王一脉也提出了要求,调动五万官军一同北上。
如今对燕王一脉威胁最大的是一直驻守在龙潭的十余万大军,其中一部分是徐辉组麾下,一部分是梅殷从淮安府带回来的。
虽然名义上是十余万大军,但战力相对比较弱,毕竟之前五年,多少战力强横的大军都已经填进那个无底洞了,调动五万,而且是相对比较强的五万精锐……那留下来的,基本上什么都做不了了。
李允熥听丘松说过,当日徐辉组、梅殷率军从龙潭进击,李高煦亲自领骑兵冲阵……几乎踏破敌阵,这种场景在之前五年内,其实是很少出现的,反而是李棣经常陷入阵中,张辅的父亲张玉就是如此阵亡。
当然了,徐辉组未必会同意这个条件……所以,徐氏母子三人才对李允熥透露内情。
换句话说,他们是想让李允熥去劝说徐辉组、铁选、常升等人。
李允熥开始还在装傻,但李高煦不耐烦的说:“若是他们不肯出军,那大家都在金陵等着,等着蒙古大军一直打到金陵!”
“老九啊老九,你觉得他们会听我的?”李允熥苦口婆心道:“舅舅一直就看不上我,大舅子更是看不上我!”
一个是舅舅,一个是大舅子……李高煦愣了下才反应过来,断然道:“那就要看陛下了,母亲和大舅商量过!”
嗯,这个舅舅和刚才那个舅舅不是一回事。
其实这个处置方案对李允熥比较有利……相对来说能保持金陵城内以及朝局上的平衡性,在他这个皇帝还是傀儡皇帝的时候,任何破坏平衡的事件发生,最危险的就是他这个坐在皇位上的人。
“魏国公不同意?”李允熥问了句,又追问道:“老九,你让我去劝……总得给我交个底吧,魏国公为什么不同意?”
一旁的李高炽挠挠头,“是我去说的……大舅一扭头就走了。”
李允熥出了会儿神,转头看向徐氏,“四婶,这事儿……侄儿倒是觉得挺好,抵御蒙古,总不能全让燕王府扛着,朝中理应出兵,但打战那是要花钱的……”
“我们没钱。”李高煦斩钉截铁道:“开拔北上,耗用粮草,还有武器铠甲,全都得朝中户部,工部拨出。”
“一毛不拔啊?”李允熥抽抽嘴角,“那谁领军?”
这个问题问出口,书房内一片死一般的寂静。
徐氏微微叹息,视线在两个儿子之间来回打转,她难以抉择,这也是她不能做出选择的选择。
无论让哪个领军北上,让哪个留在金陵,都必定会有一个埋怨自己偏心……而自己能压得住两个儿子,能保持朝中如今的局势,主要凭借的就是前燕王正妃,和李高煦、李高炽母亲的身份。
一旦出现了偏心,难道还指望儿子不会反抗吗?
徐氏熟读史书,父亲徐达一代名将也通晓权谋,是洪武一朝难得善始善终的,更有李棣这样的丈夫。
她心里很清楚,两个儿子的眼睛都盯着那张皇位,要不是自己急行南下,李高煦怕是登基大典都办完了,而长子李高炽也盯着皇位,但最怕的是李高煦登上皇位。
皇权之争,父子、兄弟、叔侄,什么都是浮云,难道母子就能例外?
沉默了好久之后,李高煦咳嗽两声,“今日早朝,朝臣都说……抵御蒙古南侵,是燕王府之责。”
“为兄如今继承燕王位,但二弟难道不是父亲之子?”李高炽勉强笑道:“二弟也知晓,为兄不善战事,只怕还要二弟……”
“不善战事?”李高煦嗤笑道:“不善战事……好像五日前,大哥邀平江伯赴宴,两人小宴……大哥也不让我作陪?”
这是李高煦在嘲讽李高炽口不应心,暗地里拉拢平江伯陈瑄……这代表着李高炽正在向军中伸手,这是前者不想看到的。
陈瑄举军投降使燕军顺利度过长江进逼金陵,虽然立下大功,其实他在燕军中地位并不高,资历……可能就没有比他低的了,最终能封爵平江伯,一方面是因为他代表着降将,另一方面是因为燕王李高炽为其出力。
李允熥一边看戏,一边在心里琢磨,领军北上,其实是有好有坏。
若是李高炽领军,好处是,有可能收复部分燕军将领,毕竟名正言顺,如此日后就对李高煦会产生不小的威胁。
喜欢是你们逼我做皇帝的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