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在场的匈奴人都欣喜若狂,这种级别的战争,匈奴也只发动过两次,第一次击败了东胡,获得了东胡大量的人口和牲畜;第二次击败了月氏,获得了月氏大量的土地。
两次举族征讨使得所有匈奴人赚的盆满钵满,匈奴的实力大涨,一度威胁到了南边秦帝国的统治。所以这一次又要倾尽全力,不但没有让他们恐慌,反而是让他们兴奋了,兴奋得忘记只是什么场合就欢呼雀跃起来。
他们相信,这一次,他们一样可以获得胜利,获得中原丰富的物资和女人,听说中原遍地都是黄金,中原的女人嫩得可以掐出水来,他们早就想去掠夺了,只是冒顿一直不允许,这次他们终于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yù_wàng了。
三天之后,冒顿王庭聚兵四十万,征右贤王廷大军十万,外加左贤王廷的残兵五万,合计五十五万大军,这都是清一色的骑兵,足见匈奴实力的强大,浩浩荡荡地南下了。
匈奴的强大在这一刻显露无疑,哪怕是秦国在最鼎盛的时候也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骑兵,五十五万骑兵,都不用打,光是跑起来都和地震了一样,那是真正的万马奔腾。
衡量一个古代国家的国力标准可以有很多,比如人口数量,粮食产量以及土地面积等等,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在不同的朝代有不一样的标准。
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就是以战车为标准的,这也是所谓的“千乘之国”和“万乘之国”的由来,而在秦汉时期,战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骑兵就取代了战车的地位,成为了一个国家军事力量是否强大的标准。
骑兵对步兵的优势太大了。
首先,骑兵具有绝对的机动优势,从而也就拥有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他们想打就打,想走就走,甚至还能边走边打你;其次,马匹的重量绝对是比人大的多的,他们奔跑起来的冲击力完全不是人能挡得住的,甚至他们都不会冲击敌人正面稳固的步兵防线,而是会利用其机动性,挑步兵阵线的薄弱地带下手,像一把尖刀一样直插要害,一旦阵线被攻破,士气溃散,等待的就是屠杀。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蒙恬战胜了匈奴,秦始皇也还是修建了长城,因为他明白这次的战胜只是治标不是治本,所以他选择了这个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等到了汉朝,按照国力来说,汉朝的地盘比匈奴大,人口是匈奴的几十倍,粮食产量也比匈奴高出太多了,但是他们和匈奴的战争却是赢多胜少。
按理来说,人口是匈奴的几十倍,不说兵力也是匈奴的几十倍吧,几倍有了吧,但是呢,从汉高祖刘邦一直到汉景帝,几十年的时间,都是在被匈奴吊起来打,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一雪前耻。
汉武帝为什么能赢呢?一方面是他爹,他爷爷给他打的好底子,文景之治带给了他庞大的经济基础,物资基础和人口基础;另一方面是他有好几个绝世名将,卫青,李广,霍去病等等,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鼓励民间养马,战马数量的大幅度上升,组建了一支能和匈奴匹敌的骑兵部队。
没有战马,没有骑兵,霍去病凭什么封狼居胥啊?步兵吗?就算他们能在野战中战胜匈奴的骑兵,但是面对败退的匈奴骑兵,连追都追不上,靠他们两条腿跑到狼居胥山吗?人都能累死了!所以,按照骑兵作为军事实力的标准来看,匈奴的实力很强。
而王乾此时已经巨鹿赶来到了上郡,再加上季布和钟无艳等人也从各地赶来,上郡城拥有的兵力超过了六十万,但是哪怕韩信击败了稽粥的二十万大军,俘虏了近十万匹战马,他还是拼拼凑凑只凑出来十万骑兵。
这还是加上了蒙恬和韩信本来麾下就有的骑兵还有他自己麾下的骑兵,而后从楚国现有军队里面挑选出来的,加起来才这么多。
没办法,会骑马的人太少了,南方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马这个东西,就算是给马装上了马鞍和马镫,对骑马技术的要求减少了很多,还是有很多人都不敢骑马,连马都不敢骑,那就更不要提去打仗了。
冒顿单于和稽粥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稽粥认为他们匈奴在上郡丢了面子,他就要在上郡找回来,就这这里死磕,从而给到了韩信击破他的机会。
但是冒顿单于不一样,面子值几个钱啊,能赢就行!他知道中原的军队现在都在上郡集结,他根本就没去上郡,而是直接奔着九原郡就去了,幸好长城上都修建了烽火台,一路点着狼烟才在危急时刻把九原城从匈奴的攻势下救下来。
冒顿看你们带人来了,也不打了,扭头就走,第二天夜里,他又出现在了云中城的城下,也还好云中郡和九原郡近,但是支援的大军也累啊,哪怕那个世界的人身体素质好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
甚至到了后来,冒顿直接都不攻城了,他也发现匈奴在攻城这方面太弱了,派士兵去攻城完全就是送死,索性不去了。他就在城下,看着城楼上升起狼烟,然后休息一段时间,等到狼烟蔓延了一会,估计中原的支援要来了,又继续去下一个城池。
他这就是一个阳谋,你要不要来支援,你不支援说不定我就真打了;你来支援,我看你两条腿怎么跑得过我四条腿。
他就是想让楚国的军队疲于奔命,等到他们到极限的时候,就是他们一鼓作气拿下长城的时候。
“项王,这样下去不行啊
喜欢外挂流轮回者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