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迫击炮排并没让他等太久,二十分钟后,两门迫击炮在空地架设完毕。不到三百米的距离,对已经经过实战锻炼的炮兵来说是小菜一碟。射击诸元很快调整完毕,接着火光和爆炸降临在英国人的阵地上。
看到中国人在山下架设一种奇怪的小口径臼炮,山上的英军出现了一丝慌乱。虽然这段时间英军吃足了60迫的苦头,但很多人都没见过它的真面目,带队的上尉本能的感觉到危险。他尝试让士兵扔石头下山,可惜英军中没有赫拉克勒斯存在,没人能把西瓜大小的石头扔出几百米远,即使滚落下山,也会被中途的植被挡住。于是山上的英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幸存者架设火炮、测距、装弹、发射。
三发急速射后,山上的英军阵地立刻燃起熊熊大火。印度兵首先承受不住,纷纷扔下武器夺路而逃,上尉用手枪击毙了两人也没能阻止逃跑的人潮。英国人的情绪也出波动,上尉又是鼓励,又是威吓,才让防线没有崩溃。不过六发炮弹也让他们死伤枕籍,一下子减员一半,伤员痛苦的呻吟折磨着其他的神经。
迫击炮开始发射的同时,幸存者的敢死队再次对山顶发起冲锋,重机枪也开始压制射击,让英军没有开枪的机会。这次他们没有再沿着山路上山,而是以每个人间隔几米的散兵线,从四十多度倾斜的山坡攀援而上。等第三波炮弹在山顶爆炸后,敢死队的前锋距离目标只有不到一百米了。冲在最前面的是教二连连长他端着一支56式自动步枪,一边奋力攀登,一边不时对可疑的目标来上一发。眼看着胜利在望,英军被迫击炮和机枪压制得抬不起头,还有几十米就能冲上山顶,几捆点燃的大号“鞭炮”被人扔了下来。教二连连长只来得及喊了一嗓子“小心炸弹!”,其中一捆就落在他的脚边。退伍军人出身的他艺高人胆大,抬脚踏在“兹兹”燃烧的引线上,用力一捻,这捆大“鞭炮”就失去了效用。其他人可没他这么镇定,要么四散躲避,要么捡起来往没人的地方扔,一时间进攻的锋线变得混乱不堪。教二连连长从胸前摘下一枚卵形手榴弹,向上猛冲几步,把铁地瓜扔进了英军的阵地。
手榴弹爆的硝烟还没散尽,教二连连长就带人冲上了山顶,因为第一的目标大明显,他刚冒出半个身子就遭到集火的对待。当胸中的两弹让他变成“平沙落雁”式,虽然钢制防弹衣抵消了子弹的大部分动能,不过还是把他震得胸口发闷。顾不得疼痛,他就一梭子弹回敬回去,几个英军士兵胸前就爆出朵朵血花。越来越多的幸存者冲上山顶,英军不管是人数还是火力都不占优势,军官第一时间被射杀,防线也瞬间崩溃,许多士兵来不及装子弹,端着刺刀想冲上来肉搏,结果很快被打成了马蜂窝。一些想投降的也没得到机会,被一心复仇的幸存者格杀勿论。最后几个转身向山下逃去,可他们亮出的后背成了最好的靶子,没跑出多远就被子弹追上。
从迫击炮射击开始到战斗结束,共用时十七分钟,守卫山顶的英军除了逃跑的印度兵全部“阵亡”,一些在炮击中受伤失去行动能力的英国人也被幸存者用刺刀结束了痛苦。教二连连长这时才有时间脱下防弹衣,解开上衣,他发现自己胸口一片通红,伸出手指按了按,除了有点痛,倒没有伤到骨头。看着山下几公里外沙滩上的英军还在上船,他一屁股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一会儿!等步八连上来。还有,让炮排也快点儿上来!”
虽然隔了几公里远,山顶的战斗斯宾托齐还是听得一清二楚,当枪炮声停止后,他也知道防守班纳山的部队可能全完了。没多久,逃跑的印度兵回到撤退场,他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听完这些逃兵的讲述,他并没有追究这十几个阿三的责任,而是让他们上船离开。在最后一艘小艇离岸后,将军带着剩下的两千多人开始退往赤柱军营。他这么做一是因为这个撤退扬已经被光复军的空军发现了,飞机随时会来攻击,对海上的军舰也是很大的威胁;二是因为山上的防线已经崩溃,退往赤柱可以依托军营坚守。而且赤柱军营那里还有一个撤退场,港岛东面的英军都准备从那里撤离。
赤柱半岛是香港的一个主要半岛,位于香港岛东南部,赤柱湾与大潭湾之间,于东头湾一带与香港岛连接。赤柱军营位于半岛南部,建于一座小山上,其地理位置极佳,三面皆环海,面向南丫岛。此时军营中还有一千多英军在坚守,斯宾托齐带着两千人撤到这里,没有选择地形狭窄的东头湾,而是在南面山上重新构筑了一条绵实的防线,几门要塞岸防炮也把炮口转向了陆地。同时几艘军舰在附近的罗洲岛一带游弋,准备随时给守军提供火力支援。半岛的顶端的黄麻角,撤退正在有序的进行,戴维斯几次请求斯宾托齐先上船,都被上将以“我是驻军总司令,要负责把这些年轻人带回家,我最后一个上船”的理由拒绝了。
教二连步八连以及从东面绕过来的教三连一部步九连差不多同时到达赤柱半岛尾端的东头湾,避开东面海上的英国军舰,小心翼翼的前进到圣士提反海滩,就看到山坡上的英军已经严阵以待,大家不约而同的停住脚步,准备让空军先来扫清障碍后再行动。此时已过中午,部队没吃早饭就开始追击,跑了十几里山路,又连场激战,指战员们又累又饿。于是除了安排了教三连一个排前出监
喜欢末日幸存者在晚清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