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做事一板一眼,奉公守法的宋应升相比,马士英在做事的同时从来不会亏待自己。在他接手了上海市之后,就筹钱翻新了苏州河临黄浦江的一段街道,并把原本位于十六铺码头狭窄衙门里的上海市政厅搬迁到了这里。
这处濒临外黄浦江江滩不到3里长的街道顿时成为了整个上海的权力中心,而从拥挤嘈杂的十六铺码头搬迁到风景秀丽且开阔的外滩路后,市政厅上下的官吏们也是极为满意的,这不仅仅在于办公条件的改善,更在于他们还因此获得了一笔不菲的车马费补贴用于上下班的交通。
上海市政厅在外滩路上进驻的建筑并不是此时常见的四合院格局,而是两幢并列的三层楼房。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楼房来作为市政厅的衙门,这也是马士英想要迎合皇帝的趣向,据说皇帝几次提出想要修建类似西苑精舍这样的楼房来替换六部的旧衙门,但都被内阁和六部官员给否决了。
因为六部官员都不愿意自己头上住着其他人,也不愿意和出恭的地方相邻办公。最令他们感到不舒服的就是,楼房内的过道宽度不足以安置杂役在门外伺候,因此其他人想要造访他们就少人服侍,也难以阻拦,这几乎把官场的惯例都打破了,自然没人愿意支持皇帝的决定。
不过对于马士英来说,只要能够获得皇帝的欢心,他是不会理会这些所谓的官场惯例和禁忌的。而且楼房住起来的确比四合院要舒服的多,也亮堂的多。
比如从他所在的办公室望去,黄浦江上白帆片片,在江水的映照下显得极有生气,可比从前那个昏暗且只能在天井处看到一小片天空的四合院强多了。而就在窗外的街道对面,原本是一片芦苇野草地的外滩,现在正有数百人正忙碌的清理杂草芦苇,预备将这片烂泥滩修建为一处可供人游玩的江边绿地。
在这样的年份里,劳动力成为了最为廉价的资源,对于上海这样一座新兴的城市来说,这简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外来人口带来的廉价劳动力,很快就把上海再次变成了一座大工地,这一次的城市建设以及不仅仅局限于苏州河同上海老县城之间的那么一小块地区了。
而马士英并不像宋应升那样,主动限制外来人口的流入,以避免人口增速过快导致收入降低,最终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他也不会同宋应升那样,先要规划好这些外来人口居住的地区,再去解决人口流入多少的问题。
在马士英看来,只要粮食足够,人口总是越多越好。人口越多,劳动力的价格才会降低,商人们才会建造更多的工厂,而市政厅才能征收到更多的税收。
至于这些外来人口能不能在上海生存下去,这和官府又有什么关系呢。活不下去的可以离开上海么,那些被淘汰的老弱人口离开上海之后,还能替外地那些年青力壮的灾民腾出空间来,对于官府和商人来说,这都是皆大欢喜的好事啊。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