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多尔衮和周边那些虎背熊腰的贝勒相,像是一位弱不禁风的书生,但是周边的大小贝勒们却没有敢于轻视这位正白旗旗主的。
自九年前多尔衮被黄台吉引入后金的政治心后,这位年轻的贝勒并没有如大家所想的那样,变成了黄台吉用于操控两白旗的傀儡,而是始终竭力维持着两白旗的独立性。
九年,连其他三位大贝勒都已经被黄台吉一一收拾了,但是多尔衮却依旧能够保持着被黄台吉的信任,这在爱新觉罗的贝勒、贝子们看来,差不多已经是个迹了。
随着这两年黄台吉在国内的权势越来越盛,得到黄台吉信任的多尔衮的地位,自然也越来越高了。不过年纪还不到30岁的多尔衮,这两年在大政殿却显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了,不是汗王亲自发问,他基本是一言不发。
此刻面对大政殿内众人的投过来的视线,多尔衮心里倒是顿时明白了过来,黄台吉这是不满意豪格贝勒的主张,所以才希望他能够出言反驳对方。作为豪格的父亲,黄台吉并不希望放出对儿子不满的信号,毕竟这会让某些投机者和阴谋家认为,他并不打算将汗位传给这个长子。
一旦放出了这样的信号,那么女真亲贵们必然会向黄台吉其他儿子投资,然后对豪格贝勒进行攻击。好像当初他们对付广略贝勒褚英和大贝勒代善一样,将豪格贝勒从汗位继承人的位置拉下来。
但是黄台吉现在并没有确立汗位继承人的想法,也不想在解决了四大贝勒的问题之后,再来一次爱新觉罗家的内斗。因此在众人面前始终保持着父子一致的政治态度,以避免某些投机者会错意。
不过这样的话,每次出面打压豪格贝勒的任务落在了多尔衮身。在岳托表明了支持豪格的态度之后,爱新觉罗家的贝勒们,也只有多尔衮有这个实力和声望去反驳自己这个侄子的主张了。
虽然多尔衮知道,这一次次听从黄台吉的指示打压豪格,会让豪格将他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但是他更知道,如果不听从黄台吉的指示,恐怕他也是失去了作用的阿敏和莽古尔泰。他可没有一个岳托这样的儿子,能够让他在黄台吉眼皮底下安稳的养老。
多尔衮在心头叹了一口气,但是在表面则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向着黄台吉行礼后说道:“回汗王,臣以为豪格贝勒之言虽然解气,但却不是我国当下的首要之务。”
豪格顿时不服气的对着多尔衮冷笑道:“倒要听听睿亲王的高见。”
黄台吉顿时不满的瞪了豪格一眼,这才对着多尔衮说道:“不必理会豪格,你且将心的想法都倒出来,让我们一起参详参详。”
豪格在父亲的压力下退回了朝班之,多尔衮也不看他,这么站在大殿间对着黄台吉低头回道:“遵汗命,臣弟以为,不管是叛逃的阿敏也好,投向大明的蒙古部族也好,北方的索伦同盟也好,对于我大清来说都不过是手足之患。
我大清真正的心头大患,终究还是明国。不打倒明国,这些周边的势力会源源不绝的出现,我们击败他们一百次,他们还是会在明国的扶持下,第101次的卷土重来。以我大清有限之人口,如何能够应对周边无穷之部族?”
岳托立刻不同意的说道:“睿亲王这话可不对了,昔日天命汗在世时说过。我们满人对付大明是小斧砍大树,要先去其枝丫,再砍其主干。你现在说的意思,岂不是要变更天命汗定下的伐明之策吗?”
岳托一提起天命汗,大殿内的大小贝勒们顿时连连点头,小声附和着岳托转而指责起多尔衮来了。黄台吉这时轻轻咳嗽了几声,让大殿内安静下来之后,方才开口说道:“今日只是讨论如何应对我大清面临的周边局面,并不是要修改先汗的伐明之策,你们也不必太过捕风捉影了。还是让睿亲王继续说下去,大家且先听完了再议。”
大小贝勒们都应了一声,殿内又再次安静了下来。多尔衮沉思了片刻,才继续说道:“天命汗制定的伐明之策自然是正确的,但是天命汗制定伐明之策时的局面和今日却是完全不同的。
昔日大明虽然名义和林丹汗结盟,又是朝鲜的宗主国。但是林丹汗并不接受大明的指挥,察哈尔人和明人始终都是各自为战。且明人虽然同林丹汗结盟,但是私下里却极力提防彼辈,市赏给予蒙古诸部的都是丝绸等无用之物,粮食、铁器、铠甲则一概不予交易。两国虽然结盟,但对我国来说却并非一体。
至于大明的藩属朝鲜,虽然是我大清东面的一大国。但是大明和朝鲜之间的陆路被我国截断之后,两国之间的往来近乎断绝了。大明攻打我国之时,朝鲜也难以从旁牵制我国。
是以先汗才会制定小斧砍大树的伐明策略,是因为这三国各怀心思,难以齐心对付我国。我国各个击破之后,蒙古、朝鲜反倒是可以成为我国伐明之助力。
但是今日我大清所面临的局势,却已经大不同于先汗在世的状况了。林丹汗失踪于大漠,察哈尔部群龙无首,如今漠南蒙古诸部已经再无一个可以号令诸部的蒙古大汗,于是这些蒙古部族已经为我国和大明所瓜分。
明人在漠南蒙古设立旗盟制度,直接控制了这些蒙古部族,又在各盟旗所在之地设立卫所,使得草原的明军和蒙古部族之间互为羽翼。我们攻打蒙古部族,明军会前来援救;我们想要绕道进攻明军,又会被蒙古部族袭击侧后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