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后世的人来说,这些普通人不过是大时代开启时的一朵浪花。他们的出生和死亡,不过只是为了证明这个时代的残酷,和衬托出那些大人物出场时的时代背景。
他们的喜怒哀乐完全是微不足道,不,应该说没人会在乎他们的喜怒哀乐。然而苏长青想要在乎,因为他的灵魂依然还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
“如果我们想要救助更多的灾民,还有什么可取的方法么?”朱由检思索了许久,终于还是不顾黄立极的暗示,说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思。
崇祯登基一年以来的执政表现,作为接受天启帝遗命,辅佐崇祯的顾命大臣,黄立极一直都是大为赞赏的。
他认为,崇祯虽然没有其兄长的聪明睿智,但是对于世情人心的了解却犹有过之。
而崇祯对于解决问题的天马行空般的想法,常常出人意料,令那些已经习惯于按照僵化的程序行事的朝臣们,往往心存畏惧。
作为大明的皇帝,崇祯的表现简直可以称的上是出色,唯一让黄立极感到担忧的是,这位皇帝陛下喜欢亲近小人,多过于喜欢君子。
在黄立极这样的儒家士大夫眼中,君子和小人,不仅仅是指道德上的,也泛指读书人同不识文字的市井百姓。
如果不是他们这些士大夫同东林党人之间,已经斗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黄立极的内心其实并不赞成,崇祯推动的公共教育事业,和提高工匠、商人地位的政策。
黄立极同几位同僚交换了下眼神,还没想好怎么劝说崇祯时,徐光启突然开口说道:“臣以为,可以考虑推广玉米和土豆的种植范围,此外在北方推广麦棉轮作制度…”
虽然徐光启是吏部尚书,但是他平日里对于皇家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及燕京大学的教育,却更为关心。
京畿出现旱情之后,顺天府便试图让京郊农民补种一些救荒粮食,以减少食物短缺的问题。
农业研究所选中了玉米、红薯和土豆这三种,在大明北方还没有流行的海外作物。
七、八月份补种的作物,到了九月底长势却非常良好,农业研究所的人员认为,这三种作物普遍耐旱、耐贫瘠,且都不需要占用良田,作为主食口感也不错。
其中玉米的种植要求最低,而红薯和土豆则各有要求,红薯不耐寒,而土豆不耐高温。也就是说,红薯更适应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丘陵地带,而土豆则更适合于山区。
陕西除了关中平原这一小块区域,陕北、宁夏、甘肃都属于山势连绵的高原地区。如此看起来,土豆和玉米倒是更适合于西北地区的种植。
连年的气候反常,使得北方地区的气温总是提前降温,这对于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但是土豆和玉米的生长时间要短于小麦的一半左右,因此受气温的影响较小。
因此如果能够在这些地区推广土豆和玉米种植,不仅能够避开气温反常对小麦种植的影响,还能够在一些原本不适宜种植的荒山进行开荒。
至于麦棉轮作制什么的,众人就没怎么放在心上了,这种过于专业化的知识,在座的几人都没什么耐心了解。
朱由检听完了徐光启的意见之后,顿时点了点头说道:“其实朕也从农业研究所那里得到了一些情报。
不过朕原本想要多做些实验和比较再做推广,既然徐先生认为西北地区的环境适合推广这两种作物,那么就趁着这个机会以朝廷的名义进行推广这两种作物吧。”
郭允厚心里有些苦笑,作中他的本管才是农业,不过作为次辅的徐光启,他想要谈论关于农业的问题,除了首辅也没人能拦的住他。
待到郭允厚答应了一声,会把推广玉米、土豆的种植,在北方合适区域推行两年三熟制,在南方合适地区推行一年两熟制等农业政策,综合写一个条成送上来后,崇祯才终于放下了这个话题。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