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广元他们设想的非常好,但是事态的发展很快就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典当行商人,几乎在银行刚刚成立,汪逢元就把目光瞄准了,扬州、苏州、松江、金陵、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江南名城。
同崇祯着眼于布局全国,把银行网点先在两京一十三省建立起来,从而构建起初步的金融网络,让大明的财富通过银行网络顺畅的流动起来不同。
汪逢元认为,首先应该让银行在最富饶的江南地区扎下根来,比起在全国范围内调动资金,在江苏、浙江、南直隶三地调动资金,成本最为低廉,时间最为短促,而回报也最为丰厚。
这三个地区大小城镇数百个,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就超过了3座,大明一半以上的财富都蓄积在这一区域。只要控制住了这里,大明中央银行就能迅速的成为一株参天大树。
汪逢元原本以为自己要花上一番唇舌,才能说服银行中,户部和皇帝的代表。但是崇祯虽然对银行的规划有一些想法,不过却无意干涉银行内部的工作安排,他要干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实在是无暇分心。
银行中的户部代表只关心,银行能不能及时的提供资金,好让户部名下的粮食系统正常运作起来。
至于代表皇帝的内臣,他们虽然是代表皇帝督促银行是否按照规划在发展,但是显然他们更为关心的,是银行能不能尽快盈利。
皇庄改制之后,宫内的进项就少了许多。虽说宫内名下的各个工坊盈利不错,但是那些盈利都被投入到了扩大生产中去了。也许过个几年,这些工坊都会成为下金蛋的母鸡,但是现在不过只是雏鸡罢了。
宫内的太监们无儿无女,如果没有得到外委的任务,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吃那点皇粮。宫内的进项多了,大家手头就宽裕些,进项少了,大家也不敢抱怨,毕竟现在的皇帝可不是个好惹的。
汪逢元提出先在江南布局的提议,那些内臣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能想着尽快让银行盈利,这实在是忠心任事的表现。至于把其他地方稍稍拖后一些,那也不代表他们违背了崇祯的意思。
缓建不等于不建么,条件成熟的地方先搞,不成熟的地方后搞。这不就是陛下所说的,要用唯物论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么。
在一番运作之后,大明中央银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便大幅度的向江南地区倾斜了。
短短3个月,胡广元这些经营典当行的徽州商人便意识到,银行实在是他们的大敌啊。
他们这些典当行手中的优质客户,同样也是银行所要争取的优质客户。
而银行除了提供低廉的利息之外,还提供了一种信用担保的凭证,可以让这些商人们不使用现金,就能完成交易。
这不仅大大的减少了银行的储备金的要求,还为那些商人们降低了贸易成本和缩短了交易时间。
依托着朝廷的信用,银行很快就抢走了他们手中最有价值的客户,剩下的都是风险极大的对象。
虽然他们二十七家典当行联合起来的财力,足以压倒刚刚成立的大明中央银行。
甚至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让扩张过快的中央银行陷入挤兑的风潮中去,但是这种事情他们也只能想想而已。
宁波、绍兴的典当业是连徽商都挤不进去的圈子,这里的典当业牢牢的被本地商人所把持着。
当大明中央银行在这两地设立了网点之后,当地的商人准备要教训下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外来者,让他们自动退出这一行业。
宁波几家典当行联合起来,连续几天向大明中央银行宁波支行抵押了12尊1公斤重的金佛,他们还洋洋自得的吹嘘,他们准备了300尊金佛,要让宁波支行自动关门为止。
然后在大家准备看热闹的时候,这些典当行背后的东家,迅速被官府派人请去谈话了。大家都不清楚他们谈了什么,不过这些东家出来之后,便主动向宁波支行存入了100万两银子,并公开表示,大明中央银行信用卓著,乃是值得信赖的银行。
事情的变化过于突然,这让想看好戏的商人们跌破了眼睛。不过这件事震慑了不满银行的众多典当行,让他们明白对付大明中央银行,用盘外招是不可行的。
胡广元等二十七家典当行不能坐视,自家的本业就这么被这个什么银行鲸吞蚕食。他们商议许久之后,决定依仗同为徽州同乡的条件,要让汪逢元分他们一杯羹汤。
上京之前,胡广元等人商议着,最好的条件就是拿到51的股权,只要能拿到银行的主事权,再加上一些银子也无妨。
最低要求,也是换取45的股权,虽然拿不到银行的主事权,但是先把脚踏进去,也未尝不是没有机会翻盘的。
以银行在江南地区的迅速发展,这笔生意并不会吃亏,谁让他们当初判断失误,没有在第一时间加入银行的筹建呢。
但是汪逢元给出的25股权,完全把他们的设想都给打碎了。然而就此罢手,大家返回家中,今后江南的典当生意就等于要拱手让人了。
放弃了典当行生意,他们的家族和为他们家族服务的那些仆人们,今后又该以什么为生呢?站在庭院中的一干人等,心中都浮起了一层阴霭。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