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彝宪等人一离开,上官知县就爬到了徐从治身边,涕泪满面的哀求道:“大人救我,下官可全是按照参政大人的意思行事的啊。”
正在思考对策的徐从治,被上官知县吵闹的头昏脑涨,他不由发怒的呵斥道:“顺义县,给自己留些读书人的体面。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像什么话?”
徐从治的发怒,顿时让上官知县收住了哭声,他披头散发的瘫坐在地上,口中喃喃说道:“三族以内,三代之中,不能参与科举,吾族文脉断矣。文脉一断,三代之后吾家同乡野村夫还有什么区别?”
看到上官知县如颠似狂的模样,徐从治也是头疼。他当然能够理解顺义县的心情,这个时代免去官职倒是没有什么,只要能够保住士人的身份,回乡后并不会失去特权的地位。
但是皇帝这种株连扩大的方式,却是要把顺义县从士绅阶层内整个驱逐出去。没有了士绅身份的保护,上官的家族相信很快就会变成家乡其他士绅的猎物。
从皇帝的做法中,徐从治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皇帝如此对待顺义县,内阁居然拟旨通过了,这起码说明内阁和皇帝在土地改制一事上达成了共识。
如果他就这么任由皇帝把自己踢到远处去,恐怕他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结局。
看着陷入发呆状况中的上官知县,徐从治咬了咬牙说道:“赶紧站起来,现在还不是放弃的时候,我们还有翻身的机会。”
上官知县顿时回魂了一般,一咕噜爬起来走到了徐从治面前直勾勾的看着他说道:“参政大人,究竟还有什么机会?”
徐从治脸色狰狞的说道:“我们原本就只是反对陛下用锦衣卫治国,不是反对土地改制。既然陛下处置了锦衣卫,我们自当应该上书赞成土地改制。”
上官知县听了顿时有些愕然,他不得不小心提醒道:“参政大人,我们已经得罪了锦衣卫,现在再上书支持土地改制,那不是连士绅们都得罪了…”
徐从治横了他一眼说道:“我们为士绅们得罪了锦衣卫,然而现在他们能保得住我们吗?朝廷上的衮衮诸公居然任由皇帝发下了这种旨意,这显然是打算抛弃我们了。
都到了这个地步了,我们难道不需要给自己找一条出路吗?如果你不愿意,那就当本官没说好了。”
上官知县顿时拦住了想要离去的徐从治前面,面带讨好的说到:“下官一切都听大人的…”
涿州独鹿山房,原东阁大学士冯铨的家宅,这位年仅33岁的大学士,因为党附魏忠贤,30岁不到就进入了内阁。却又因为弄权和好财物,被魏忠贤赶回了家。
不过冯铨并没有放弃,返回朝中的努力。听说了来涿州巡视的许显纯后,他今天特地在家中设宴招待,希望能从这位口中了解朝中内情,试图找到自己起复的路子。
当宴席结束,送走许显纯之后,他心里已经打好了向皇帝上疏的腹稿了。第二天,一封热情洋溢支持土地改革的上疏,就从冯铨的府邸发往京城通政司了。
这天在会同馆内,按照安排好的行程,崇祯召见了倪元璐。朱由检单刀直入的对他发问道:“朕昨晚已经看过了那本《东西洋考》,撰写者张燮是何方人士?现在在那?”
倪元璐心里松了口气,新皇登基之后,不喜欢四书五经,也不亲近东林党人。
听任阉党余孽们控制朝政,又喜欢同工匠们为伍。看起来,比先帝更像是一个昏君的典范。
但是新皇和先帝有所不同的就是,崇祯居然办了一份报纸为自己说话。原本控制在清流手中的舆论,倒是被这报纸分走了大半影响力。
特别是在京畿地区,人们了解朝政的方式,已经从邸报转向了报纸。
东林党人虽然很想把这份报纸纳入礼部的管辖之下,但是几次提出要求都被皇帝拒绝了。
之后,东林党人想要自己办理一份报纸,但是却又被东厂改组后的新闻检查司给拦住了。
原本东林党人随意找几名言官监生放出流言,就能掀起一场京城舆论风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倪元璐觉得,这样下去,连舆论都掌握不了的东林党人,更加难以对崇祯施加影响了。
因此,他们有必要改变行事的方式,接近并赢取皇帝的信任,从而改变现在东林党在朝中不利的局面。
倪元璐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崇祯喜欢亲近的人员,都是讲究经世致用的人物,比如徐光启、孙承宗等人。
孙承宗虽然也算是东林党人,但却不喜欢参与党争,也不愿意为东林党人张目。
倪元璐考虑了半天,决定向皇帝推荐张燮这位实学家,以迎合皇帝对于海外各国的兴趣。
倪元璐的猜测非常准确,崇祯果然对《东西洋考》的作者起了兴趣。他一五一十的像崇祯介绍了,作者张燮的个人情况。
“按照倪卿所说,当初何乔远推荐过张燮入朝编修《神宗实录》,但是他却力辞不就。看来这是一个类似于隐士的人物,倪卿真的能邀请他上京吗?”朱由检沉吟了半天,向他问道。
倪元璐恭敬的回答道:“张绍和虽然淡泊名利,厌恶党争,不过他同黄石斋、何乔远交好,臣想通过这两人去劝说,应当有七、八成把握。”
朱由检看着倪元璐想了一会,便开口说道:“也罢,这件事就交给倪卿去办。你便和他说,朕设立的海军学校尚缺一校长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