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铠甲重40斤,武器和其他零碎的东西大约重15斤。一个士兵作战时的口粮,一天大约为2斤,10天就是20斤。也就是说每个士兵背负的重量是75斤。
京城到遵化300多里,如果徒步前往,每天就要行走60里以上。背着70多斤的东西,连续急行军5天,这样的士兵到了战场还有力气作战吗?朕是让你去解围的,不是让你带着朕的士兵去送死的。
蓟门居于京城和遵化中间,略靠近遵化。建奴主力大部分为骑兵,从遵化到蓟门不过是两日行程。你怎么能肯定,在你抵达蓟门之前,建奴没有越过蓟门?
如果你是一名士兵,自然不需要考虑这些,只需要平时听从指挥,上了战场奋勇杀敌就是了。
但是作为一名军官,如果你既不知道自己的士兵上战场之前还有没有力气打仗;也不知道敌军的行动是受什么限制,他们的运动极限在那里。
老实说,朕以为你不适合当一名指挥军队作战的军官…”朱由检毫不留情的对着这名军校的学员批评道。
虽然看起来朱由检的年岁更小,但是下方的军校学员们却觉得,皇帝的言谈之中毫无稚气。
被崇祯驳斥的满面通红的方玉成,终于不敢再出声反对皇帝的考试方式。他在军校教官的呵斥下,灰头土脸的坐了回去。
朱由检看着台阶下方院子内就坐的军校学员们,虽然不敢再发出议论声,但脸上依然还是一副不怎么服气的样子。
朱由检思考了一下,便说道:“这样吧,朕给你们一个机会,朕问你们一个战场上的问题,只要你们能答的上来,朕就免去了你们文字考试,准许你们考较骑射功夫。”
原本心中不满的学员们,特别是来自辽东边军的学员们,顿时都竖起了耳朵,想要在崇祯面前表现一番,证明就算不学习这些文字功夫,他们在战场上也是游刃有余的。
朱由检理了理自己的思路后说道:“大家都知道,宁远大战中击退建奴,红衣大炮是立下了很大功劳的。朕现在就问各位一个,关于红衣大炮的问题。
红衣大炮长九尺许,炮口直径约3寸半,最大射程3里,有效射程09里,弹、药分别为18斤重。
我们假设大炮在水平位置发射弹药的射程为1里,炮口抬高或是降低一寸,射程则增加或是减少01里。炮口上下活动不能超过6寸。
装药量减少05斤,射程减少01里,装药量不得少于12公斤。发射完毕,重新装填弹药需要花费1分半钟。
敌军骑兵从5里外向我军进行突袭,前面三里采用速步,即每分钟04里的速度;中间一里地采用跑步,即每分钟06里的速度;最后一里采用袭步,即每分钟1里的速度。
现在朕要问的是,在敌军骑兵发起冲击的过程中,我方可以开几炮?第一炮仰角为多少拦截效果最佳?”
皇帝出的这个题目顿时让下面这些学员们的心凉了半截,这显然还是一道考验文化的题目,只不过套上了所谓战场的外套而已。
但是这些学员们却无法对此进行抗议,因为这题目切切实实同作战联系的非常的紧密。就算是辽东来的几名军官学员,他们也同样承认,要想同建奴作战,就必须依靠红衣大炮的力量。
既然要使用大炮对付敌人,那么如何用大炮射击显然就是军官们应该掌握的技能。但是很显然,这些刚刚才进入扫盲阶段尾声的学员们,还是没有办法掌握,这道必须使用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题目。
事实上,军校教官中,除了孙元化等几位教授几何、数学的教官外,大多数教官对于皇帝的问题同样有些不知所措。
原本还有些不服气的学员们,终于都低下了头,不敢同皇帝的视线接触。
等待了半天也得不到学员的回应,一旁的孙承宗不得不出声解围道:“既然大家都回答不出陛下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开始进行考试吧。考试期间不许喧哗,不许交头接耳…”
朱由检出的这张考卷,他觉得也就是后世小学毕业的水准,大部分都是数学题,还有几道简单的物理、化学题目。
但是显然他忘记了一件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小学知识的水准是不断上升的。共和国时代的小学毕业水准,已经相当于民国的中学水准,满清时代的大学预科生的水准了。
对于经历过所谓填鸭式教育的苏长青来说,他认为这份卷子应该会让大部分学员都能合格的程度。但是事实上,能够答完试卷80内容的学员还不到十分之一。
这也导致了,学员们考试考了一个时辰,教官们批卷子也不过同样用了一个时辰。
900多名学员中,考了60分的还不到60人,达到80分之上的大约也就10多人。
不过在这几人中,朱由检却意外的翻到了一个名人的名字,未来的江阴典吏阎应元。看到这个名字,朱由检立刻想起了那首,江阴女子题阎应元绝命诗。
“腐胬白骨满疆场,八十日带发效忠,
万死孤城未肯降。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寄语路人休掩鼻,十万人同心死义,
活人不及死人香。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江阴八十一日,可以说是明末最为悲壮的一次大明百姓的绝死抗争。
当自诩为道德君子的东林党人们,不是剃发做了满清的顺民,就是毫无作为的以自杀来表现自己的气节的时候,江阴百姓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狮子之吼。
虽然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