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江南的士子,对于这份报纸上基本用白话写的文章,他们基本不感兴趣。而江南民众大部分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因此创刊词也引不起他们的共鸣。
倒是报纸中提及的民间普及教育模式,让一些江南士绅比较赞赏。在大明中枢还没正式颁发义务教育令时,一些江南士绅已经纷纷要求,先行在浙江开展义务教育了。
而在大明的北方,陕西、宁夏今年虽然没有受灾,但是两地之人还没从连续的灾害中恢复元气,那里还会去关注一份所谓的报纸,除了一些有限的士绅看到了这份大明时报,但是也流传不广。
河南、山东、山西三地缙绅豪族势力强大,又环绕京畿。他们对于原来的东厂、锦衣卫最为深恶痛绝。听说这大明时报就是东厂改办的之后,三地的官员干脆就没有印发下县,直接把京城送来的大明时报丢进了公文堆中。
而只有京城和北直隶地区,因为有崇祯的亲自关注,并在北直隶各县及京城地区,雇佣了大批的说书人作为读报官,才算勉强打响了大明时报的名头。
大明时报的几篇文章经过柳敬亭的修改之后,在崇祯看来已经非常接近口语化了。虽然王承恩等人觉得,在柳敬亭的修改下,原本辞藻华丽的文章现在变成了乡野村夫的鄙下之文,实在是太不成体统了。
但是有着朱由检的坚持,大明时报还是按照崇祯的意思发布了出去。
这一天,批改了一个早上的奏章,用过午膳之后。朱由检看着堆在书案上密密麻麻的奏折说道:“其他的奏折的意见为准吧,朕就不再批阅了。今后钱粮方面在1万两之下的,由户部尚书自己决定,不必再上奏了。但是每隔一个月,户部要罗列一份收支表上来。”
王承恩顿时有些不情愿的说道:“陛下,这户部天天叫着银两不足,想要陛下发内帑。如今陛下再不审核户部用银的事由,就怕有猾吏从中动手脚,让陛下的银子落入贪官污吏的口袋之中,这岂非大大的有违陛下的本意。”
朱由检自然知道,这是王承恩的小心思犯了,人事权和财权就是内廷和外朝争夺的重点。对这些司礼监的太监来说,哪怕是国库中一两银子的去向,也应该通过内廷的批准,这样才能保证内廷在朝政上的发言权。
朱由检同样也明白,司礼监争夺外朝的财权,不仅仅是为了内廷的利益,同样也是在保护皇权独尊的地位。
朱由检不认为这种掣肘户部事务,对现在的大明是什么好事,反倒是大大降低了户部的行政效率,本身文官就不愿意去户部任职,这里指的是户部内的事务官,而不是户部的行政文官。
大明的儒生读完经义之后,还能读些九章算术之类的杂书,可谓极少。让一群连基本数学概念都没有的书生,去管理大明帝国繁难复杂而又千头万绪的迷宫财政,这无疑是在自找麻烦。
因此大明户部是六部中缺员最多的一部,这个部门中大部分事务,实质上都是吏胥在干。这些吏胥凭借着家族代代相传的经验,处理着大明最麻烦的财政问题。
虽然王承恩说要管住国库内每一两银子的去向,但是朱由检可不认为,这些司礼监太监能斗得过,这些传承了数百年户部账目制作经验的吏胥。
与其看着这些可怜的太监睁大了眼睛被户部的吏胥玩弄,倒不如给这些吏胥一个贪污的机会。在一个没有监管的户部,再加上崇祯有意的放权,很快那些贪婪的吏胥就会显露出来。也许每一名吏胥都能做平自己的账目,但是当整个户部的吏胥一起贪污的时候,那个巨大空缺一定是无法弥补的。
对朱由检来说,财富从户部转移到吏胥家中,或是从吏胥家转回户部中,都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一件贪污案也许就能把整个户部的官员清理一遍,这个交易并不算吃亏。因此朱由检还是坚决的否定了王承恩的劝谏。
喜欢挽明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