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这些游牧民族,在这一历史阶段下,士族地主阶级还是整个封建中国的主导统治阶级,即使前秦帝国重视寒门子弟的培养,但其终究是一个过渡阶段,无论是在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中,还是统治阶级的转型过程中,前秦帝国的存在时间不可能太过长久,如此大规模的发动战争,只可能加速前秦帝国的崩溃。
当然,作为前秦帝国皇帝的苻坚,是不可能明白这样的道理的,朱序同样也不可能明白,他们都在按照时代的思维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最终,前秦帝国在淝水之战之后迅速走向瓦解,苻坚也因此殒命疆场,而降将朱序遵循着圣人的礼教,忠心耿耿的维护着东晋王朝的统治,最终名垂青史,成为了忠臣良将的典范。
更何况,此时前秦帝国的对手东晋王朝,正处于士族地主阶级统治的最兴盛期,主持东晋王朝政务的谢安,竭尽全力化解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保持了东晋王朝政局的稳定,为淝水之战的胜利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并且,东晋王朝是当时汉族先民一致尊奉的正统王朝,无论生活在北方,还是南方的汉族先民,不管身份地位的尊卑高低,他们都在内心中期盼着王师北定,更不可能坚定的支持由氐族人群建立的前秦帝国灭亡华夏中华,一统天下,而且各族百姓也厌烦征战,渴望和平,所以前秦的南征不得人心,仅仅两军在洛涧的一次前期接触,前秦先锋部队就土崩瓦解,这不仅仅是东晋将领的指挥得当,能征善战,更是前秦帝国的南征不得人心军心的表现,可见在淝水河畔的决战,前秦帝国将会面临怎样的结局?
其实,纵观整个淝水战场,前秦百万大军的表现,基本上看不到将士奋战的场面,更多的是一触即溃,即使在战争的最前期,前秦大军不断功城略地,取得了一些战果,但这更应该是东晋王朝当时以退为进的一种策略。诱敌深入,在江南水网地带固守疲敌,可能是当时故作镇定的谢安想出的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了。喜从天降的是,东晋旧臣朱序变劝降为反正,前线将领谢玄及时改变策略,最终,以最快的速度赢得了这场战争。
试想即使朱序没有反正,前秦大军也难以取胜,东晋军队于淮河长江沿线固守,此时正逢江南地区的寒冬腊月,前秦帝国的百万大军,后勤补给必然困难重重,再加上北方军士不习江南气候,人人归心似箭,整个前秦军营的抱怨声远比操练声大的多,如此这般的将士,前秦军队的崩溃也是必然之事。但是因为朱序反正,谢玄的临机应变,苻坚的不明大势,提早结束了这场战争。
关于淝水之战的整个过程,史书所记载的并不是非常详细,而且因为整个东晋十六国这段时期的历史不被重视,以至于如此大战也仅仅为咱们今天的人们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具体战争的细节早已无从考证。
喜欢说说十六国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