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广本人连同李弘皋、邓懿文、杨涤等,全部被抓了回来。等待马希萼的审判、发落。
马希萼厉声质问马希广,“继承父兄的基业,怎么可以破坏长幼尊卑的顺序!”
马希广哆哆嗦嗦地回答道:“将吏们拥护,中央(中原王朝)任命罢了,不是我的本意……我不是故意的。”
马希萼充满鄙夷地瞥他一眼,冷哼一声:“蠢蛋(此钝夫也)!”然后命人把他先囚禁起来。
马希萼又质问李弘皋当初为何非要拥护马希广,李弘皋吓得不敢出声。当初他曾说过马希萼是庶出之类的话,现在,马希萼拿这句话来质问他。
马殷当初有遗命,让自己的儿子们“兄终弟及”而不是“父死子继”,似乎他已经预料到儿子们全是短命鬼。马希范死后,如果按照顺次顺序,应该是马殷的第三十子马希萼袭位,而李弘皋等人却拥护了马希范的同母弟、第三十五子马希广。
所以马希萼厉声质问李弘皋,为何违背先王遗愿,废长立幼。李弘皋无言以对。
马希萼下达了对李弘皋的判决:脔食。即舌尖上的万剐凌迟。
惨遭凌迟生吞的还有李弘皋的弟弟李弘杰、唐昭胤、杨涤。邓懿文的下场稍好一些,斩首。
随后,马希萼下令停止在潭州城内的打砸抢烧行为,恢复秩序。
12月14日,马希萼正式自称天策上将军,潭州武安、朗州武平、桂州静江、容州宁远四镇节度使,楚王;命同母弟马希崇做节度副使;儿子马光赞为朗州武平军留后;开团功勋何敬真为朗州守军总指挥(牙内都指挥使)。
南楚的各重要部门的领导全部替换成朗州嫡系,快速地完成了大换血。马希萼也试图任用一批勋旧功臣,来做自己的政治花瓶,例如拓跋恒,但拓跋恒始终坚称有病,拒绝出山。
马希萼召集群臣,询问对马希广的处置意见,“广式语录”广为流传,马希萼的格调也不能太低,于是首先说道:“马希广只不过是一个懦弱愚蠢的傻x罢了,被左右人忽悠、控制,身不由己嘛。我打算饶他一命,诸位以为如何呀?”
马希广有“勿伤吾兄”在先,马希萼必然回敬“欲活吾弟”,但这个“吾弟”又必须铲除。领导要唱高调,下属要背黑锅,谁来背这个黑锅呢?
大家鸦雀无声。
马希萼既失望又生气,场面一度很尴尬。
这时候,忽悠一人闪班出列,强烈要求弄死马希广。马希萼投去感恩的眼神,发现此人正是自己麾下的急先锋——朱进忠。
朱进忠曾因触犯军规而被马希广体罚,故而怀恨在心,此时他既是替主分忧,也是公报私仇,抱拳施礼,说道:“大王血战三年,好不容易才得到潭州。有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现在留着马希广,以后你会后悔莫及的!”
马希萼当即表示言之有理,下令将马希广赐死。马希广的妻子则被拉到闹市,用棍子打死。
据《三楚新录》记载,是将马希广缢死,保留全尸,这是马希萼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仁慈了。
马希广临死前,还在朗诵佛经。彭师暠为他收尸,葬在了东门外。
史官评价马希广,开头便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谚。然后指出马希广两次错过自救、翻身的机会,一次是马希萼奔丧时,另一次是开战后的“仆射洲之战”,马希广都因“勿伤吾兄”而放虎归山,埋下祸根;而当有人发现马希崇为马希萼充当内鬼,提出要杀了他时,马希广不仅“勿伤吾弟”,反而在内战中让马希崇担任监军,真是迷之操作。
最后,史官给马希广的盖棺定论是“慕宋襄之虚文,酿袁谭之实祸”。
宋襄公,宋桓公嫡子,宋桓公去世时,他曾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庶出的兄长目夷,目夷不肯接受,一来自己是庶出,二来弟弟能让国,说明有大仁大德,所以自己更不配继承,为了让弟弟安心继位,目夷潜逃到了卫国,于是弟弟继位,是为宋襄公。
这是宋襄公的第一高光时刻,“让国之美”,为世人所称颂。
继位后的宋襄公野心勃勃,欲图称霸于诸侯,于是拉帮结派,搞两大阵营对立。随后,宋襄公提议召开一次“g7峰会”,邀请周边七个诸侯国前来会盟,其中就包括宋国的敌对国——楚国。
宋襄公强调这是一次和平谈判,请大家不要携带军队,以免擦枪走火,大家都是讲文明、有素质的文明人嘛。
有人劝他说楚国人不讲信用,建议他带上军队,以防不测。
宋襄公说不带军队是我最先提出来的,怎么能破坏规则呢?于是拒绝携带军队,单刀赴会。
结果楚国人真的偷偷带了军队,并且真的把很傻很天真的宋襄公绑架到楚国。后来在鲁国的调停下,楚国人才释放了宋襄公。
这是宋襄公第一犯傻,却不是最后一次。
宋国与楚国终于爆发正面冲突,两国在泓水列阵,爆发了著名的“泓水之战”。兵力对比上,楚国占优,于是楚国军队渡河进攻。有人建议宋襄公“击贼于半渡”,宋襄公却说我们宋国是仁义之师,怎能干那种趁人之危的卑鄙龌龊事儿呢?等他们渡河、摆好阵列,咱们再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地打一场。
于是,宋国大败。宋襄公的大腿上也挨了一箭。第二年,宋襄公就因这个箭伤逝世。
临死前,他还坚持自己的“仁义道德”价值观,强调说在战场上,不能
喜欢五代十国往事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