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蜀中风云
四川的局势在武兴元年下半年急速演变。首先是四川至关重要的城市,重庆沦落。
张献忠进入川中的时候,一度占据重庆。但是离开重庆之后,留刘廷举镇守重庆。但是他抵挡不住明军的反攻,重庆再次被明军占领了。这一步以曾英为首。连接川北步步西进。牵制张献忠大批兵力。
南方乐山一带,还有杨展为首的明军。与孙可望对战一场后,杨展战败,退回叙州。
樊一蘅与杨展最为亲善,樊一蘅的驻节之地,就在叙州。
不过,也因为贵州被威胁,杨展的行动多有不变。
而在川西,刘道贞等人奉明宗室子弟为蜀王。也在威胁张献忠。
这仅仅是三大股明军。至于地方之上,林林总总的各式武装,更是数不胜数。
张献忠主力平一地,只有主力离开,这一地就会复反。
与对夏军不同。盖因湖广士绅是看出来,夏军大势已成了,而张献忠的大西军,却是草台班子成不了什么气候。再加上张献忠数次进入川中,彼此之间积怨颇深。
不单单张献忠在川中打过败仗,以至于丢妻弃子。单单说张献忠当初所过之处的杀戮,就让很多士绅不能忘怀。再加上四川境内各种矛盾尖锐,即便张献忠没有来之前,就有土暴子等大股匪寇。张献忠一来,这些匪徒都被收编了。
彼此之间矛盾就更深了。
再加上屡降屡叛之下,张献忠大为恼怒。自然大开杀戒。
所杀的都是当地士绅名流。读书人。如此一来张献忠所杀越多。遭遇的反抗也就越多了。
四川局势犹如鼎沸之举,张献忠居成都的,不得不四处分兵。兵分的越散,就越不容易取得决定性胜利,更多是劳而无功。
更不要说,这时候,豪格已经除掉了汉中贺珍。甘陕一带的所有反清势力都被犁了一遍,剩下的不是身首异处,就是藏于深山之中,也就是冬天不是用兵时节,恐怕年后,就要领兵南下了。
到时候四川的局势更加复杂。
面对四川如此复杂的局势,罗玉龙也想插上一手。之前是没有余力。而今广东方面战事暂时平息,徐州也退兵了。王龙驻守西京,也有小半年了。位置也坐稳了。
再加上长江航运,一路西进,还是有便利条件的。
故而罗玉龙起这个心思并不奇怪。
罗玉龙召集重臣商议,讨论蜀中形式。虽然没有明说,
但是其中的含义,已经非常明显了。
杨承祖也感受到危机感,说道:“陛下,四川居江汉上游,昔晋之攻吴,就是夺上游之势,顺流而下。清军见我江北三镇,牢不可破,想绕道四川。以图再举。故四川决计不可留给清廷,宁与大西,大明,不能与东虏。最后能夺下四川,从此,蜀头,楚腰,吴尾。南北分立之势成矣。我大夏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北伐燕云。一统天下,不为难也。”
“故臣请率军西进,一举荡平四川。”
“臣以为万万不可。”杨承祖的豪言壮语,话音未落。张质就先出来说话了。说道:“要扫平四川,根结不在大西军,也不在明军,而在东虏。东虏豪格所部,有近十万人。所以大军要扫平四川,既要与东虏对阵,又要分兵扫荡其他各部。非二十万人马不可。”
“二十万人马倒是可以凑出来。但是二十万人马的粮草军械,却不容易凑出来。”
“南征之役,各种装备补充,而今还拖着的,徐州之役早已将南京的府库打空了。大军一动,南京决计支撑不去各种军资消耗的。”
张质负责工部。各种军械都是从张质这里走出来的。张质对各种军械的消耗太了解了。
且不说,火药,箭矢这些消耗品。单单是长刀,长矛,盾牌,乃至火铳,这些武器。如同战事激烈的话,很多将士的刀枪一战下来,都卷刃了,乃至于折断了,也不在少数。
这些事后都要补充的。
还有火铳。
一根枪管能打多少发铅弹,那也是有数量的,并不是说,一根火铳就能有一直用下去。
张质在南京工部,急速的扩大生产,南京工部的各种作坊,就好像是雨后春笋一样,一个个冒了出来。但是依旧满足不了全军的需要,要知道夏军的各式各样的武装,少说有小一百万。
罗玉龙皱眉说道:“这样不行,而今不过是数场大喊,将来如果大举北伐,同时出兵数十万,工部当如何供应军械?”
张质说道:“臣正要想陛下汇报。臣也担心这一点,只是南京制造局,已经到了极限了。不管是工匠,还是物力,再扩大,事倍功半。以臣之见,当爱各地设立分局,就地取材,补充军资。”
张质想这一件事情,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得不说,大夏的底子太薄弱了一些。
但是之前却不好说。
盖因将军械制造中心,放在南京。虽然也有现实因素,比如南京附近的驻军从来不少。但更多是政治因素。想
以后勤来制衡各地军队。但是而今高杰与郑芝龙纷纷入京。袁时中虽然在外,但是袁时中麾下各地方早已被中枢文官控制,袁时中所部与曹营的联合比较早,也不被视为军阀。
大夏疆土之内,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地方势力,但是却没有一个割据势力。
如此一来,罗玉龙的位置也巩固了不少,用后勤制约各方势力的需求减弱,故而张质才敢说出这样的
喜欢明末求生记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