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感慨,“所以说,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看,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是人和猿人最根本的区别,因为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苏亦点头,“不过新石器的人类已经跟猿人没啥关系了。”
吴振华不发表议论,而是问苏亦,“关于石钁的资料,你做过其他的收集整理吗?”
苏亦点头,“这种式样的石钁,湖南ar县安坪司遗址出土过,东南沿海地区未曾见过。”
湖南安仁遗址是六十年代发掘的新时代遗址,发掘简报就在当年的《考古》期刊中收录,恰好,省博资料室还保留原版,所以查询起来并不费劲,这也是苏亦唯一找到的有关于石钁描述的论文。
也被他列为论文引用。
等沈明跟苏亦到省博库房观看这些出土物的时候,这个家伙才吐槽,“也直到这个时候,才感觉你像一个考古人,哪像之前,不是游山玩水,写生画画,就是上山下乡,稻田插秧,不知道还以为是广美或者华农的学生,哪里有一个北大考古学子的风采,完全就不是不务正业嘛!”
这个家伙,对于苏亦昨天拉他去粮研所插秧怨念不小。
这不,现在火气还没消呢。
不仅如此,等苏亦研究石峡出土农具的时候,他又说,“也就你心大,咱们省博那么多老师,这些年不知道跑石峡工地多少次了,都没动笔,你这个家伙倒好,才来省博多久啊,甚至连石峡遗址都没有下去,就敢动笔写石峡稻遗迹的论文了。你这算不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结果,苏亦还没说话,吴振华就忍不住瞪了他一眼,“你好意思说苏亦,他才来咱们省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到处忙里忙外,收集资料写论文,你倒好,毕业分配到咱们省博多少年了?有过一篇文章吗?所以,你现在倒是长出犄角反怕狼了!”
沈明尴尬,“我这不是酝酿嘛,这不,快好了!”
吴振华说,“你的文章是哪吒吗?”
沈明懵逼,“啥?”
吴振华说,“如果不是,需要在肚子酝酿三年吗?”
原谅苏亦,很不厚道的笑了。
说着,吴振华不理他,就指着库房存放的石钁说,“这种农具的特点,就是长身弓背,两头有刃,上刃窄,下刃宽。窄刃的一头钁身短,宽刃的一头钁身长,犹如现今的铁镐。最大的一件长31、上刃宽3.8、下刃宽6、背厚4.6厘米。其装柄方法,参照常型石钁的装柄法,推测是用一根“t”字形的木杆,将其上部贴紧钁身中部,然后捆绑固定。”
说到这里,吴振华停顿一下,“日后,咱们省博做相关陈列展览的话,才会复制木柄,现在嘛,基本上没有可能,毕竟文保修复室的专家忙的很,短时间光是石峡的陶片修复就足够他们忙乎了。不过,你懂手绘,到时候,可以手绘一把带木柄的石钁图片放在论文上,会有很直观的阅读体验。”
这个提议,苏亦是采纳的。
当场,就拿起书写本手绘。
等他按照吴振华的描述,手绘完带柄的石钁,沈明就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我去,你这手艺绝了,可以跟咱们考古队的老曹曹子钧老师媲美了。”
见苏亦疑惑,沈明才解释,“曹老师也是咱们工作队的,主要是协助考古绘图,当年广美附中毕业就到咱们省博工作,是一个手绘很强的前辈。”
苏亦恍然。
当年的美院附中毕业,又工作那么多年,手绘技巧有多强就可想而知。
沈明拿他跟对方做比较,苏亦只当他夸奖了。
不曾想,吴振华却说,“小苏画得更有灵性,老曹画得太一板一眼了。”
噗!
苏亦忍不住捂脸。
他这是速写啊。
对于这俩外行,他是不太愿意继续讨论手绘了。
苏亦只好说,“吴老师咱们继续说石钁。”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