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朗一席惊天动地的话语使宋真宗瞠目,他痴愣愣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长10岁的杨家将第二代;不知是焦虑、惧怕、担忧、愤怒、无奈、还是沮丧……
复杂的心绪赵恒自己也说不上来,他目视着杨延昭想说什么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难道这就是悲悯皇上的作派?赵恒登基已经六载,六载的治国手段也是可圈可点;可面对辽国的大军压境,似乎早就失去5年前那种虎虎生威的精神和劲头;残留心中的只是一阵忧伤和惊惧。
赵恒还是怕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赵恒从心底深处发出阵阵哀怨:“农业民族不是草原民族的对手,辽人的铁蹄是魔鬼;瞬间荡平宋国的城池、田野不费吹灰之力!国家要长久必须避其芒峰迁都江南,以滚滚长江之水阻挡铁林军的马队!”
如此退让、怯惧的心绪不是赵恒的本意,好像是王钦若、陈尧叟这些南方大臣整天在他耳边聒吵的结果。
三人为虎在辽人入侵这件事上彰显无遗。
然而赵恒刚登基时完全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他是血性男儿;胸腔中流淌着凉不下来的热血。
咸平二年九月,也就是赵恒登基的第二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母亲承天皇太后萧绰,见宋太宗故去懦弱的赵恒登基;欺负他资历太浅趁机发大军南下,试图一举灭掉这个看起来已经弱不禁风的中原政权。
赵恒奋起反击了,那一年赵恒31岁;已经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岁,但脑子里燃复仇的火焰却熊熊燃烧。
大宋国是中原正统,继承的是周秦汉唐的伟大基业;辽国一个番外夷狄屡屡对正统王朝发难,是可忍孰不可忍!
将萧绰和耶律隆绪打回老家去,收回燕云十六州;完成父辈没有完成的事业。
而有点巧合的是宋军当年兵败高粱河,就是宋太宗皇上见辽景宗耶律贤故去;即位的皇子耶律隆绪和萧太后孤儿寡母好欺负,发三路大军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却被萧太后这个精明的女人依靠汉臣韩德让打得宋太宗几乎只剩一条裤头逃回汴京,从那以后强悍的宋太宗再不提伐辽之事。
时过境迁,萧太后和耶律隆绪想重蹈覆辙,趁赵恒登基不久率军南侵;赵恒要为父皇报仇雪恨反戈一击。
那时候赵恒的手是向空中挥舞的:“杀鞑子!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因此当年十一月正式发布亲征诏书。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十二月五日,赵恒率大军从汴京出发北上抗辽。
以殿前都指挥使王超、权都虞侯张进为“先锋大阵”,往来都提点马步兵都军头呼延赞、马步都军头王潜为“先锋”;滨州防御使王荣、马步军副都军头王继忠为策先锋,枢密使王显、副使宋堤分后抑,大军横亘数十里向河北境内进发。
这次征战,宋真宗按图布阵;设置亲征行营阵形。但在咸平三年宋辽两军开始进入正面交锋后宋军部分将领并未遵守阵图的一些规则而出师不利。
尤为可憎的是傅潜,身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统帅大军八万却闭关自守于定州不出战,完全违背攻守互用的阵法准则。
辽军进攻赢州(河北河间),范廷召见傅潜不出;自定州率军东援遇敌不支后自行离去,使来援的康保裔身陷绝境;违背了联合拒敌的规则,导致宋军在裴村之役中完全失败。
鉴于这次失败,真宗几经考虑;对阵图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大阵”之前设置“前阵”,与“大阵”相互呼应;预期敌军的动向,由“前阵”主动按照敌情来发动“奇策”战术。
在“大阵”的后方,为了防止辽骑兵抄略后阵;截断粮草,更设有“殿后骑队”保护,称作“拒后阵”;这样一来使得“大阵”前后都有较严密的对阵护卫。
第二年十月两国重新交锋,凭借天降大雨而辽兵不利发挥骑射之长的机会,宋军“前阵”和“先锋阵”的军队大败辽军。
由于定州城外的唐河,自西北向东南流战略地位重要;因此沿着唐河两岸部署“大阵”,自大阵北行至保州附近的徐水、鲍水两河由于也是从西北流向东南;因此真宗依地形水势便利设阵诱敌,乃在此地布置“前阵”:以骑兵六千屯威虏、五千屯保州、八千屯北平寨来作为“前阵”以便拱卫“大阵”,又以步骑一万屯莫州、八千屯宁边军、五千屯邢州,形成了东线防御纵深;其余军队屯驻天雄,作为预备军队,以便支持前方。
虽然真宗并没有足够的军事才能使得宋军完胜辽军,但是他对“阵图”的改变和对将领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相比于太宗,真宗对带兵在外的将领有着一定程度的信任;能够授予主帅充分的战争指挥权。
裴村之役中,作为都部署的傅潜镇守定州,却坚持“坚壁清野”的战术;诸将勇于请战者皆遭其垢骂,朝廷屡次催令他出师和诸路兵会合迎敌,他也置之不理。
甚至真宗冒险亲巡,也没有改变他的不出战策略;而坐视友军苦战陷敌。
宋真宗第一次亲征后,河北前线宋辽两军打打停停;两军各有胜负。
持续不断的蘑菇战局,使性情本来懦弱宋真宗对辽军产生了畏惧心态;杨延昭千里返回京城告急,赵恒心中那面没底的鼓便就敲得“咚咚咚”震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
喜欢大宋之光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