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在心中感慨:后起之秀,亦可期之!
听到一个接着一个的好消息,同时还被悄无声息的吹嘘了一把,卫公感觉自己精神振奋,大病小病都好了七七八八。自鸣得意的点头道:“肱骨之臣,寡人的肱骨之臣呐,一片丹心赤诚,寡人必不负边卿之忠心。来啊!赐上军将主边子白封君之望,卫国舆图之中,除帝丘之外,允许他裂土与寡人……”
卫公话还没有说完,太子急了,他可不敢让他的父亲在老糊涂的路上越走越远。从广义上来说,封君是大夫以上官员的专有权力。但是普通大夫的封地很小,甚至有些不过是说得好听一点,其实就是一个村庄而已。
但真正的封君就不一样了,城邑,封地,仪仗,这些就罢了,甚至给予更大的恩宠,允许昭告太庙等等。
如今前线仗还没有打完,如就此大动干戈,万一边子白再次立功了呢?
那该怎么办?
封君已经是一个诸侯国君能够给出的最大的赏赐,万一边子白再次立功了,岂不是无法封赏?再者就是,这份封赏不该让他去定夺吗?太子已经监国多日,而卫公风烛残年,边子白以后是太子训的臣子,恐怕能够姬颓当臣子的日子不多了。如果姬颓对边子白有提拔之恩,又有赏赐之明,那么让太子以后怎么办?
难道让边子白和他一起管理卫国吗?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太子着急的原因,他急忙拦住了想要金口玉言的老爹姬颓,道:“君父,如今上军战果斐然,君臣都等着封赏,唯独赏赐边卿家,会引起将军们的不满。不如等上军回朝之后,再让国相,大司马等五官定夺其功绩,岂不稳妥。”
卫公是高兴坏了,准备给边子白无上的恩赐,但听了太子训的话之后,觉得儿子分析的没错。边子白的赏赐如果定下来,去迟迟没有上军将军们的赏赐,难免会引起军队中不满的情绪,甚至造成边子白在执掌上军带来麻烦。太子的担忧,不外乎是老成持重的打算,姬颓点头应允道:“也好!不过不能冷落了功臣,尔等都给我记下,等到上军胜利回朝之日,寡人将不吝厚赏。”
当然,实质性的恩惠没有,口头的承诺可以有。
太子训很意外,他的父亲能够听从他的建议,这让他继续开口多了很大的自信:“君父,如今我们商议的事应该是和赵国邦交商议如何让赵军退兵了。上军取得了胜利,但赵军主力尚在,万一有个闪失,得不偿失。”
“有请国相等诸公前来宫中议事。”
卫公觉得也对,打仗多让人担心啊!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日子过起来真的很艰难。要是能不打仗,大家和和气气的坐下来谈,就容易多了。对于卫国来说,上军的支出虽然不大,也是让卫国能够接收的范畴。主要是卫国的军队一直没有像周围的诸侯那样疯狂扩编。
编户齐民政策之后,各个诸侯都拥有庞大的兵员征召体系,可以无休止的扩编。三军,甚至以前晋国的六军都已经无法满足如今诸侯的作战的需要。
魏国有常备二十万大军。
赵国也有十五万以上的军队。
齐国五都每一个都有不下于三万人的征召能力。
就连鲁国都能征召七八万军队,但是卫国一直延续春秋时期的制度,征召三军,分为上中下三军,每军不超过一万五,全军四五万人。这点军队,尤其是在中原腹地,自保都困难。估计这也是太子要退兵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见好就收。
太子坚信,不管是谁来商议,最后的结果都一样。
“恭喜君上!”
“贺喜君上!”
卫公在榻上让丁祇服侍着穿戴整齐之后,子思等人也赶到了宫中。毕竟是多年未见的喜事,君臣之间一见面,就是互相道喜。
“君上召唤臣等,所为何事?”子思作为相国,必然是群臣之中率先开口之人。
卫公笑道:“召诸位前来,是因为上军在作战中胜了赵军,如今太子的建议是见好就收,卫国和赵国商议退兵的事宜。召唤诸位前来,就是为此事商议,列出个条陈。”
从卫公开口的那一刻,就能够分别出,姬颓也是赞同退兵。毕竟继续交战,风险太大。万一上军有了闪失,对于卫国来说绝对是伤筋动骨的大损失。但是子思却有点怀疑,因为就眼前的战报上来看,上军是占据了战场的主动和优势。但这份优势也足以让赵军做出退让。可是今年赵军退让了,那明年呢?赵军明面上的损失并不大,一场大战损失几万人才是如今的正常情况。
不同于春秋时期,三万人的损失,能够让一个超级诸侯绝望。
子思抬头看向了太子,问:“太子的意思呢?”
“儿臣,附议!”
公叔旦也开口道:“臣附议!”
子思这时候才感到了胸口宛如有一块大石头压着的难受,难道他们都没有看出赵**队损失不大吗?
而卫国的损失相比来说也不算小。
可要让子思跳起来反对朝堂所有人,他一个即将离任的国相,还有必要在朝堂上树敌吗?如果没有必要,那么他也想要选择不开口。
可是忠义两字堵得他发慌,让他忍不住多问了一句:“上军将主的意思呢?”
战报上肯定没有,就连王镛也不清楚。
可是被子思这么一问,卫公等人还在迷惘不已,但是王镛突然想起来了,对姬颓回道:“君上,臣离开的时候将主还将一
喜欢战国之名士崛起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