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你们村的猪喂什么了,咋跟吹气似的,俩月长了一百斤。”
村里人和老首长开玩笑:“首长,俺村的猪不是吹气了,是喝黄河水长的,这么大的水,可不就长的快了。”
老首长的警卫员作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一本正经的说:“怪不得你们家家要了十只猪仔,原来是喝水也能长膘。”
大伙被他逗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村民们都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家杀猪,挨着家的请首长吃饭。大伙自发的排起了号,能请首长到家里吃饭,是大家的荣幸和光彩。
不过这个愿望落了空,8月25日夜里,从刚垫好的路上,开进辆吉普车,老首长带着爸爸给的中药就走了。幸亏爸爸给他刚制作了一批蜜丸。
村里的路刚通,石老师就给韩屯带来个惊喜。8月26日一大早,他给韩道荣领来个媳妇,是个三十八岁的新寡。
妇女名叫刘翠兰,身世也够苦的。娘家在东北,老家也没人了,丈夫一家原来在东北,回石庙村六年了。
不知什么原因,他俩结婚十几年,至今没孩子,刚开始还好些,回来二年后,婆婆在村里立下脚,就找各种借口,对她不是打就是骂。
东北人直爽,她开始也反抗,不过时间长了,她男人偏向父母,帮着父母打骂她。她娘家离得远,家里又没了亲人,只好逆来顺受,成了村里有名的受气媳妇。
这次发大水,他家住在村外,房子受冲击大。她婆婆指使着家里的两个男人,来回的往防台上搬东西,结果被倒塌的房子砸死了,婆媳俩都成了寡妇。
按说,娘俩该相依为命了,谁知婆婆变本加厉,对她更加的厉害了。娘俩在院里搭了个窝棚,她婆婆动不动就把她关外面,三天两头的不给饭吃。
村里人看不下去,你给个窝窝,她端碗热饭。就这,要是让她婆婆看见了,逮谁骂谁。村里的干部管了几次,也不管用。
今天,她又让婆婆关外面了,现在夜里冷了,石老师媳妇早起,看到她冻得浑身发抖,就给领家里去了。
石老师想起了韩道荣,就把情况给她说了。她被婆家伤透了心,只要有地方去,那里都行,石老师夫妇就把她领到了韩屯。
韩道荣家的房子被大水泡塌了,他娘俩住在队里猪圈旁边的两间房子里,村里还给他们搭了个厨房。
韩道荣娘俩都是老实人,刘翠兰一不嫌他年龄大,二不嫌家穷。她说:“俺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女,还不会生孩子,只有别人挑俺,没有俺挑人的理。”
刘翠兰没有亲人,舅姥爷就去和石庙村的干部商议,她婆婆还不知道儿媳走了,在院子里跳着脚的骂。
石庙的干部倒也干脆,他们是拿着村里的公章来的,过来征求了刘翠兰的意见,直接给开了结婚介绍信和户口证明信。
韩道荣娘俩话不多可心里明白,过来找姥姥帮忙,把家里存下的500块钱和票证都拿来了,只求把媳妇留下来。
姥姥留了她200块钱和票证,让桂金拿着,跟着韩道荣他们去公社办手续。临走,姥姥找出自家卖的衣服,给她送去两身。一身风衣和条绒裤子,一身的确良褂子和劳动布裤子,先让她换上。
韩道荣也换上自己的新衣服,俩人倒也般配。韩道荣虽然四十六岁了,比刘翠兰大了八岁,但他人长的好,又是个实心眼子,不会操心,倒也不显老。
舅姥爷安排村里的拖拉机,拉着他们去的,韩道伟和桂金跟着。家里剩下的人就忙开了,韩道荣的娘让人帮忙杀了一头猪,请“小老妈妈”做饭。还把自家的棉布都拿了出来,做新铺盖。
大伙把各家的饭桌搬了过来,摆在房前的柳树下。姥姥拿了三十多斤花生,让大家炒了,再加上五斤糖块,大伙又找出来一些红枣,掺在一起用盘子装了,一桌摆上一盘,倒也喜庆。
大伙一家兑了二元钱,看到他家缺什么,就在悠悠家的代销点里买了,直接给拿到他家里,算是大家给他们的贺礼。
村里把仓库里的面粉拿出来一百斤,让妇女们蒸馒头,事情突然,韩道荣家就剩下了十多斤面粉,根本不够用的。
男劳力把他家的东西都倒腾出来,把屋子里的墙面用石灰膏抹了一遍。妇女们负责打扫卫生,把东西都擦得放光。韩道荣的娘光知道笑,谁叫都应着,却不知道该忙什么。
石庙村的干部要走,舅姥爷把他们留住了。上午,韩道荣他们回来,还得举行婚礼,他们就算娘家人,当送客的了。
其实,他们也想着让韩屯村的干部跟着回去,把事情给刘翠兰的原婆婆说开了。
等韩道荣他们回来时,家里已经准备好了。他们不仅把结婚证领了,户口迁了,连购粮本都改了过来。
韩玉臣当主婚人,举行了个简单的婚礼。刘翠兰给石庙的村干部和石老师夫妇深深的鞠了几个躬,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全村人又坐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刘翠兰在敬酒时,给石老师夫妇俩磕了个头,感激的说:“看到全村这么热情,俺就知道你们给俺找了个好人家。今后,不管你们认不认,俺把你俩当亲生父母孝顺。”
石老师夫妇把她拉起来,齐声说:“俺们帮你,不是图你孝敬俺们,就盼着你以后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你也看到了,这娘俩都是实在人,保证不会给你气受。韩屯过的又好,你以后要好好的跟道荣过日子,就不枉俺们帮你一场。
喜欢电商穿越七零年代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