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袁绍和曹操,札木合、王罕和铁木真都能进入决赛,就是因为他们开始能实现某种稳定的合作。所以在海选阶段,才会拥有强大的优势。如果在海选阶段,他们就互相拼得你死我活,只能让其它大佬渔翁得利罢了。
曹操和袁绍是东汉乱局的两个重要人物,两人既曾为好友,又曾争得你死我活。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有人说袁绍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袁绍哪一样都比不过曹操?事实真的如此吗?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十分之一的兵力胜,而袁绍则以十倍的兵力败,曹操真的就必胜,袁绍真的就必败吗?
袁绍是“四世三公”是真正的贵族,按现在的说法,袁绍是富n代,他的血脉就是纯粹的贵族血脉,而曹说不好听点则是阉竖之后,家里虽然不算破落户,但注重门阀的当时,他的出身跟袁绍没有可比性。
跟很多富n代一样,袁绍不必经历父辈、祖父辈早年创业的艰辛,于是他长得fēng_liú儒雅(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文化的人自然有儒雅之气)而且喜欢古玩字画,走哪都带着,官渡之战开始之前,袁绍还在研究古玩。
比起袁绍来,曹操则是富一代,富一代的特点是钻营。我们知道富一代的钱是怎么来的,很少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基本都是靠钻营。没有点下三滥的手段,要想富,无疑是难如登天。由此可见曹操是个政治投机分子,他就像一个无耻地赌徒,必须不断押宝,通过机遇和胆识来上位。
正因为曹操除了智谋和胆识一无所有,所以他必须靠自己,靠自己的脑子来思考,来钻营,所以才有了三国演义里的“十胜论”——“道胜”、“义胜”、“治胜”、“谋胜”、“德胜”……
说实话,郭嘉这“十胜论”说在官渡之战之前,的确是有谋士的眼光的,但未免言过其实,对曹操也是过誉了。谋士嘛,总得搞点违背规律的事,才能体现出眼光不同。
那么我们挑选最具代表性的,看一看袁绍与曹操有哪些不同?或者说在袁绍具有绝对性压倒力量的官渡之战中(70万对7万),他是不是真的“必败”?袁绍真的不如曹操吗?
史学家吕思勉曾说过一句公道话,他说“论才具,在当时群雄中袁绍是首屈一指的”。
建安四年,袁绍打败了强大的公孙瓒,从此拥有了战略位置上重要的四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这也体现出他过人的实力。
袁绍在得人心上比曹操强,曹操是收买人心,其实骂曹操的一直很多,曹操早就被骂得里外不是人,而骂袁绍的其实并不多,如果袁绍不失败,估计都没人骂他——因为确实完美,无论长相“仪表堂堂”,还是才华“颇通古玩字画“,还是为人处世,都挑不出毛病。
唯一能挑出来的就是”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用李鸿章的话说:“我难道还任人唯疏不成?”袁绍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用人唯亲是因为有人可用。曹操的出身和家世,他有什么现成的亲戚可用,恐怕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吧?所以他用人不分近远,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他刚创业的时候恐怕麾下都是鸡鸣狗盗之辈,拿不上台面,但又确实很聪明、很会钻营那些奇能异士。
当时的社会如此注重门阀制度,人性都是高攀的,有才能的人也是一样,世家子弟当然去袁绍麾下效力,那些寒门子弟,因为被世家子弟排挤,抱着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想法投奔曹操。
曹操用人不疑?那是没办法,曹操生性多疑,不比袁绍差。
对袁绍的诟病还有一条——“多谋少决,失在后事”,曹操则“策得辄行,应变无穷”。
袁绍优柔寡断,这是他性格弱点,有人说是因为袁绍格局小,曹操格局大。
野心从来就是富一代的特质,富n代则不需要野心,前者要创业,创业的目的的将不属于他的东西据为己有,当然要有格局、有野心;后者天下本来就是他的,更是他背后的政治势力的,要野心、要格局有什么用?
至于说曹操节俭,这纯粹是赞美他,他不是四世三公家庭出来的,背后没有士族势力的支持,军费还得靠盗墓,他不节俭怎么办?
但曹操的谋略确实比袁绍强,属于老谋深算那种,曹操看问题思虑长远,而袁绍则目光短浅,这跟二人的出身有很大关系。袁绍的思维基本成定势了,父辈怎么干,他就怎么干,而曹操则具有开创性,放开式的思维方式。
比如在清理“十常侍之乱”的行动时,那时曹操和袁绍还是朋友,两人经常事,袁绍的意思是——“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带兵入京”,曹操却说“只需要交给一个狱吏足以胜任,此事只需要剪除元凶,何必杀尽?如果杀尽,我料必败!”
曹操觉得招兵入宫,是杀鸡用宰牛刀,而且是引狼入室,而袁绍则性子急,觉得废话什么,直接找人来砍了宦官就行,结果召董卓入京,让局面乱上加乱,后来董卓成了祸患,大家都得想办法怎么除掉董卓……
说起来曹操和袁绍还是儿时的玩伴,袁绍说:“曹操当死数矣,我辄则救之。”不知道在袁绍临死前,是否会后悔之前对曹操的再三搭救?
曹操是汉朝乱世的一个异数,他绝非是历史的必然,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差距很大,要么过于贬低,要么过于抬高,其实都是不对的。
《三国
喜欢三国之纵马十三州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