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于是下令把陈容也杀了。袁绍身边不少人对臧洪、陈容之死表示惋惜,认为是“一日杀二烈士”。
臧洪在城破之前派遣两个司马出城向吕布求援,等到他们回来时东武阳已经陷落,皆赴敌而死。
东汉末年,董卓率军刚入洛阳的时候,还比较老实;掌控洛阳后,面具就撕掉了。他原以为给士大夫官做,就能把他们的心拴住,就能让他们乖乖听话,得到他们的拥护,然后自己当国家领导。但他没想到的是,大家都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
董卓进了洛阳控制了朝政以后,废黜皇帝,弑杀太后,抢掠权贵,残害百姓,打击异己,董卓几乎是无恶不作了。现在的洛阳已经是鸡犬不宁的人间地狱!此时的袁绍被董卓安置在了渤海郡当太守。董卓原指望给这个二杆子一块骨头啃着,没事儿吹点海风,让发热的头脑冷静冷静。没想到他发热的头脑经海风一吹,不仅没有凉下来,反而越来越热了,甚至于高烧不退——他准备组织力量讨伐董卓。
此时,袁绍的好朋友曹操也在招兵买马,跃跃欲试。曹操出发点是很好的,动机是很单纯的,就是为国家除奸。相比之下,袁绍的动机是很不单纯的,他也招兵买马,但基本上都是为自己。在那场宫廷血腥斗争中,何进死了,宦官死了,他以为剩下的权力真空怎么算也应该由他们袁家来填补,但他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个董卓,把持了朝政,还改组了政府,炒掉了少东家(少帝),换了个更小的少东家(汉献帝),还胆大包天地杀掉了老板娘(何太后)。真是天理不容、罪不可赦!
尽管袁绍的怒气是很大的,但他想造反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他是只是个太守,而且上面还有人盯着,这个人就是冀州牧(也有书上说他是冀州刺史)韩馥。
“你还是安心当你的太守吧,莫问政治,大家脸上都好看,否则大家都不好看。”这是韩馥的真实想法。相比之下,曹操就幸运多了。从中牟县逃出来以后,他没有选择回老家避风头,而是直接去了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
他这么做不是为了避祸,而是有大动作——起义兵。陈留太守张邈是他的铁哥们儿。张邈袁绍、曹操的朋友,但成名比他们俩要早得多。汉灵帝时,他开始任骑都尉,后升任东郡太守。曹操觉得在陈留有这么一棵大树罩着,风吹雨打都不怕。因此,他决定就在老朋友的地盘上开创自己的事业。
但要成就一番事业,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自己的一班人马。在这方面,曹操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曹家帮有曹洪(曹操堂弟)、曹仁(曹操堂弟)、曹纯(曹仁弟弟)和曹休(曹操侄儿),夏侯家有夏侯渊、夏侯惇等人,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有了将,但还缺兵、缺粮、缺钱。就在曹操为此一筹莫展之时,一位宋江式的人物出现了,让曹操顺利地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有了自己的私人军队!
帮助他的这个人叫卫兹。卫兹眼光很毒,曹操刚到陈留,别人还不知道曹操为何方神圣的时候,卫兹就坚定地看好曹操这匹大黑马。卫兹就是陈留当地的大款。当时,卫兹住在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
于是,曹操决定前往襄邑对卫兹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会见时,宾主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国内国际问题及地区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并取得重要共识。卫兹表示,曹操是当今动乱年代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将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经济上始终不渝地支持曹操把讨伐事业进行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从此以后,卫兹成了曹操的主赞助商,曹操依靠他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五千人不算多,当时关东联军里随便一个诸侯手下都有数万人,比如鲍信。
当时,和曹操一样积极准备的人还有很多。但和曹操一样有胆量的人不多,大家都在等待机会。不久,转机出现了——全国的不少地方诸侯都接到了一封特殊的信函,这是一封以三公的名义发出的求救信。
信的大意是董卓残暴无道,把我们绑架了,求求你们行行好,快发兵救救我们吧,信的落款是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和司空荀爽。但这封信的最独特之处在于,信的落款虽然是三公,但实际上却是由东郡太守桥瑁所写。不管这封信是真是假,反正那些诸侯的火一下子被点燃了。
韩馥也接到了这封信,于是就找人商量:“现在形势很不乐观啊,你看我该倒向哪一边?“现在,天下大动乱,我们起兵是为了国家,分什么董卓、袁绍(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手下一个叫刘子惠的人如此回答。这个刘子惠虽然没啥名,却很有才。他接着建议正心神不定的韩馥不要蛮干,先当观察员看看情况再说。
如果袁绍他们顺利,自己也可以跟着趁火打劫。不管怎样都可以坐收渔利,这方法实在是高。韩馥恍然大悟,当即决定给袁绍松绑,放老虎出笼!他写信给袁绍说:“袁绍,你就大胆地往前走吧,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都没关系,对于你的正义行动本人表示极大的赞赏和坚决的支持!抓住机遇啊,袁绍!你原先诛杀宦官不是很有勇气的吗?”领导都支持了,相当于是吃下了定心丸,但袁绍却一点儿都不着急。
袁绍不是没勇气,而是和其他诸侯一样,想看看其他人的反应再说。原来,袁绍自己所谓的大胆,就是没胆;大干,就是不干。有如此人物,
喜欢三国之纵马十三州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