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看温姝坚持,娜姐也不再多说,两人吃完早餐回到办公室,其他人已经出去了,娜姐把温姝叫过来,开始教她怎么修改稿子。
“你这篇稿子我看了,老实说,开篇不够精彩,许多部分陷入细枝末节,没能从小故事体现出大问题,但好在基调是对的。”
温姝父亲虽然是特稿记者,但却没有指导过她的写作,她写出的东西全靠上大学之后自己的摸索和模仿,现在娜姐以一个特稿编辑的角度,教她如何正确的写一篇符合要求的特稿稿件,正是温姝求之不得的事,她放低姿态,用虚心好学的态度,来记录下娜姐说的重点。
娜姐看她是真心想学,也认真的跟她从头开始分析特稿:“特稿作为一种新闻文体,它首先要是新闻,但又一种有别于通常消息、报道的特殊的新闻。特稿是一种新闻故事,又是带故事的新闻,它与一般的通讯相比较,篇幅更长、最接近文学。它所涉及的人或事物比较复杂,同时有大量的细节和情感穿插在其中,对文字要求也很高。它是要把身边闯进了你的生活的百姓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发生的离奇古怪、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看似平常经过提炼又不平常的人和事,用特别的笔法,生动的语言,写出别具特色的,让人看了不敢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真实故事的稿件。”
娜姐说得太好,温姝不能更同意,只能深有同感的猛点头。
“新闻特稿具有可读性和故事性,就需要写稿人按照读者的审手段来包装新闻特稿。通讯与特稿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受众性。不同之处,二者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新闻特稿更强调可读性和故事性。而可读性和故事性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学手段来包装。新闻特稿运用和借鉴文学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和事件,比通讯借鉴和运用文学艺术手段更彻底、更集中、更广泛。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讯与新闻特稿是不相同的。在保证新闻特稿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文学的各种手段都可以用来“制作“包装新闻特稿。”
温姝奋笔疾书,娜姐越说越细:“特稿的写作跟一般的新闻写作不同:一般的新闻写作目的很单纯,就是告知,但特稿给人的不仅仅是告知,它要审美,要引起你的感情的波动,产生阅读上的快感和情绪上的共鸣。要形成这种快感和共鸣就必须借助一个好的表达方式: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受众。”
温姝边记边点头,娜姐继续说:“特稿以什么打动人心?它是以其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的主题;通过丰富生动的细节描写;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运用立体化的报道手法,告之以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现其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来打动读者的心。但是特稿不是虚构的故事,它不是虚构的小说,它永远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向读者娓娓道来的一种新闻叙述方式。你记住,写特稿的开头,不会象消息的导语只有一个模式,只有一种结构。对于特稿而言,必须在准确基础上达到完美、丰富、多维度、立体化,通过重视细节的写作,悬念的设置,用小说的形态讲好一个故事,这是一个表达方式的问题,这也是特稿打动人心的地方。”
温姝听完娜姐的这番话,受益匪浅,对照娜姐说的,回去好好审视了自己之前写的稿件,又加班加点的再次好好修改了一遍。
娜姐把温姝修改过的稿件又修了一遍,这才把它提交给了贾政经。
第二天,温姝刚到办公室,就被贾政经叫到办公室。
贾政经拿起手边的茶杯:“你看看你写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跟说过了,这是美食栏目,不是特稿部,这么简单的小幅报道,你这硬生生写成了长篇大论的刑侦剧。我要跟你说多少次你才能明白,我们现在是信息时代,什么东西都要短平快,你这磨磨蹭蹭了这么久才出一篇稿子,你以为现在还是十年前,大家都眼巴巴等着看报纸吗?我们现在是要跟网媒竞争,你看看你的现在的速度,怎么跟人家竞争?”
温姝在脑中迅速组织好语言,深吸一口气,不卑不亢说道:“网媒的速度是快,所以注定了它无法像传统纸媒那样,花大量的时间在调查和采访上。在网媒上极少看到深入采访的记者,更看不到深入事实的长篇报道。他们的快,也时常被诟病成胡编乱造,捕风捉影。我认为,我们既然以”传统媒介“自称,那我们就应该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用自己的弱势去拼别人的优势,我们纸媒的优势是深入调查,以正视听。如果连我们纸媒记者都不深入采访了,那我们还拿什么与网媒竞争?我们锦城日报也有自己的自媒体,也在弄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网络传播手段,但因为太像网媒了,没有纸媒应有的态度,所以依旧无法挽救颓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我们没有了报纸的内容,即便有了新平台,新渠道,新手段,我们又能传播什么呢?没有了最根本的媒体责任和职业操守,没有了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我们就已经“输”了。“
贾政经把茶杯重重放到了桌上:“在这里我是领导还是你是领导?”
“您。”
“你知道就好!回去给我好好改。”
看温姝低沉着脸走出贾政经的办公室,凌小小同情的走过来安慰说:“没事的,咱改改,他想要什么,咱就给他改成什么。
喜欢食味知心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