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器部队真正训练完成之后,这种冷兵器时代的部队在他面前简直就是送菜一样。
就像当年太平军刚刚兴起的时候,几千人能击溃几万清军,几万人就能打到南京,最后打下大半个江南。
但是到了后期往往几十万人被几万清军甚至几千清军压着打。
有些人就说了,那是因为后期老部队都死光了,新人没有热血,有人说那是应为各路练军兴起,有完善的训练。
其实大家往往都刻意的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洋枪的装备,一开始只是简单的组织了个洋枪队,当湘军淮军等等看到好用,也纷纷购买,所以战斗力才会飙升。
历史课本总喜欢把这些历史分开讲,但是他们确实是并行的线,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就像洋务运动也是太平天国这段时间兴起,所以火器在里面的作用被大家忘记了。
就像现在,李清远用两千人,把一万多清军跟赶鸭子一样赶下黄河,河对岸的顾顺只会在奏章上写自己是如何如何英勇,教匪是如何如何狡猾,半渡而击等等,然后再说谁谁谁不听指挥,谁谁谁疏于防患等等然后简单的提一句教匪火器犀利,或者根本就不提教匪火器犀利。
不管怎么说,李清远达到了自己的战目的,把清军阻挡在河西,然后顾顺的军队估计短时间内无力进攻李清远这边,那么乾隆想要从其他地方调兵过来至少需要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有了这一个月,李清远火枪也到了,新兵也练好了,最重要的是土地也分好了,那个时候清军要面对的就不是这两千人了。
多说无益,现在对于李清远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立自己的统治体系,所有的田地不可能是李清远自己跑去分,李清远需要安排各级官员。
而且这些官员还不能留用原来的,否则这些人肯定会把李清远的经给念歪了。
而官员的人选有四部分,第一个就是伤残军人,这一部分李清远的正规军里面很少,但是天理会和共济会确有很多。
很多时候人命对于现在的李清远不过是一个个数字罢了,但是这些说到底还是实实在在的人。
这个有时候李清远翻看他们的伤残原因报告,都不免唏嘘感动落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李清远不可能去每一个都细细的去了解,但是对于为了自己的事业流过血的人,李清远总要给他们一个说法,一个交代。
虽然这些人当兵也没有多久,大部分人只经历了两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不要说融入骨子里的军人气质,就是军人习惯都没有多少。
但是这依旧不影响李清远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倚仗,这些人都是李清远天然的簇拥者,放到地方上在合适不过了。
第二部分就是天理会和共济会里有这方面天赋的人,这些人对于政治工作,和管理岗位有超强的天赋,或者自己有这样的愿望。
当官是国人世世代代的期盼,哪怕只是一个村长依旧能满足很多人的官瘾,所以也不怕找不到人。
第三部分就是李清远手里各部队里的军官和后勤人员,这些人放到地方能有效的钳制那些打着歪心思的人,也能为李清远管好地方,确保李清远对地方的控制。
第四部分就是地方上正直的有名望的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从军队里出,那样跟地方上没有交集很难融入群众。
而且不要觉得用不了多少人,李清远计算过,就以一个村五百人算,一个村要有一个村长,一个账房,一个民兵队长,这三个人是必须的。一个这样一个一二十万人的县光是基层人员就要近一千人。
如果李清远想在吕梁控制下的五个县一起分田分地,那么就要准备五六千的基层人员。
这部分人,李清远自己从各部队能抽调出来一千八九,剩下的都只能从当地找,特别是账房,这个是专业人士,好在每个村子里都有这样对土地丈量熟悉的人。
李清远一边安排基层村官的认命,一边训练新兵,火铳在李清远从黄河边回来的第二天终于送到。
李清远立刻放心下来,有了这批火枪,李清远就可以在组织十个营,把黄河边的部队替换回来。
说到底,基层配置的再好,最后还是需要李清远手里的枪杆子来执行。
正当李清远准备分配火枪的时候,侯正带来了曾阿鲁,看着这个沉默的汉子,李清远怎么也看不出来是哪个能杀死十多个清兵的英雄。
原本李清远以为遇到了水浒里面的那种水中好汉,现在在看,确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船家。
侯正悄悄的把对方的遭遇跟李清远说了一遍,李清远也不免唏嘘,关心的问道:“那他婆娘你们找到了么?”
侯正尴尬的摇摇头:“这个,河西那边人手不多,大部分都在关注着清军的动向,要不我派人去找找看?”
李清远摆摆手:“我就是一说,你不必在意,现在还是以清军的动向为主,其他的都可以放一放,这么说,这个曾阿鲁很普通啊…”
侯正细细的思考了一下点头说道:“估计也是逼急了,人家都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你看着好好的一个家说没就没了。”
李清远看着有些呆滞的曾阿鲁叹了口气问道:“你的遭遇我们很同情,你的家人我们也会留意,感谢你那天在水中地壮举,就凭那一次你就是条汉子,我给你一百两银子,你回去好好生活吧。”
曾阿鲁看了看这个教匪的大官,并不像
喜欢康乾盛世当土匪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