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这个事情之后,李清远又回到自己屋子里研究该发多少工钱的问题,李清远来到这个时代才知道,原来一个矿工一个月能拿到工钱有一两多,一个经验丰富的铁匠工钱能达到二两多,一个绿营兵军饷一般是二两加粮一石。
这还是偏远贫困地区,据说京营的士兵月钱都是四两家粳米一石,当然去掉克扣之后,每个士兵还是能拿到一两多和一石杂粮。
所以李清远想给义军发响那么,每月至少要二两银子,现在加上天理会的三百人,共济会的两三百和最近招募的人,李清远的义军规模已经突破了四千。
一个月饷银八千两,一年十万两,看着也不算多,但是养军从来都是武器装备伙食等等才是占大头的,就拿火铳来说,十人小组月产十杆,光人工费一杆火枪就要三两,还有铁,木头,煤等等的消耗,一支枪要五两左右的银子。
其实这个生产效率和大清生产鸟铳有本质的提高,但是因为李清远造的枪结构更复杂,还有膛线,所以才和清军一样一人月才造一杆。
这也就相当于李清远把新式火铳的制造成本降低到了几乎和鸟铳相同的地步,这不能说不是一个进步,要是拿出去卖掉,鸟铳能卖十两,那么李清远的新铳就能卖二十两甚至三十两。
但是这个前提是要拿出去卖才行啊,不能卖的话这成本是收回不了的,而想要训练出一个合格的火枪兵,怎么的也要让士兵放放枪练练吧,不说多,一个士兵练五十枪,那么就能打废一根枪管,所以光枪支每人都要消耗十两银子。
这还是成本价,要是按市场价光一杆枪就要五六十两,然后被服、衣物、火药、铅弹、还有一些其他的物资消耗,那么一个士兵从当兵到训练三个月到半年,行成战斗力至少需要五十两以上。
所以李清远估计自己要是现在发军饷的话很可能部队还没有练好自己就先破产了,而且士兵都发响了没道理后勤人员啥都没有吧?还要购买各种物质,油盐酱醋看着挺少,但是当你乘以一万之后,那都是了不得的事情。
所以李清远不搞点大动作,想要依靠这种小打小闹的来养军,简直是压力山大,而且李清远还打算发展共济会,还打算招募更多的人,所以这二三十万两银子要是敞开了花真的不够几个月用的。
那么不给行不行,这个好像真的不行,一开始大家怕朝廷报复,怕清兵追剿,还能团结一心,但是当那一股怕劲过去之后,大家发现自己身边封锁的不在严厉,清廷没有发现他们。
这些人估计就会产生其他的想法,会不会有人想着溜号,会不会有人想着当顺民,有人想回家,这些情况不是有可能而是肯定会有。
虽然金钱不能笼络住所有人,但是大部分人见到工钱还是会稳定下来的,再说李清远缺的也不是那一个月的万儿八千两啊,没钱大不了派兵去抢就是了。
现在又不是攒钱的时候,李清远觉得现在自己应该是想尽办法把手里的资源都变成战斗力,只有有了枪才会有钱,花在这些人身上的钱,这些人就能帮他把钱挣回来。
所以算到最后李清远干脆不再想给不给的问题,而是考虑一下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分配机制,这个分配至少要大部分人觉得是公平的。
可惜乌三娘不再李清远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最后李清远勉强制定了一个自认为合适的分配方案想等下个月初一大会上跟大家一起商量一下。
因为答应过孟灿下个月开始要给天理会的各个分队配一批火铳手,所以李清远打算在挑选一批火铳手,这次从各个营里抽调了三百名训练成绩最好的士兵成立了专门的火器营。
而营长则是十个营中的李毅营,他原本的营则打散补充到其他营里面,李毅是李清远从小兵一步步提拔上来的营长,对于李清远非常感激,而且训练也刻苦认真这次之后,他们营有三分之一被选中,是训练成绩最好的一个营。
所以李清远选他担任火枪营的营长,原本一千人一个的大营编制,受到火铳产量的限制,只能以三三制的编制,一个班十人,一个排三十三人,一个连一百二十人,一个营四百人,所以即使缩小了编制,一个营依旧是不满编状态。
当然缺的主要是一些辅助岗位,例如勤务兵斥候等等,这些会在以后单独作战的时候在逐渐配齐,而下月火铳产量将突破五百把,到时候需要分配的地方也多了。
首先就是天理会需要换装,第二就是山东那边自己承诺的每月至少一百把也要兑现,那边的天理会也要换装一部分火枪,所以到了下个月李清远很可能也只能换装一个营。
总总限制条件,李清远真的想直接占领矿山镇算了,到时候只要给他三个月缓冲时间,他的换装一定能迅速完成,但是就怕清廷不给他三个月的时间。
想想王伦起义,从开始到被围在临清,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而乾隆就调来了三四万的军队围剿,邯郸这个地方离京城的距离和临清是差不多的,所以李清远要是搞出大动作估计也就只有一个月的缓冲时间。
所以李清远打算年后往西发展,先控制了太行山,然后朝西发展到吕梁,到了吕梁就是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地区,然后往南进入秦岭,在那边搞事情就安全多了。
但是前提条件是自己这边得有一定的基础,至少派出去的人都是训练过的,还有就是要有持续
喜欢康乾盛世当土匪请大家收藏:(m.iuu123.com),爱优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